2019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提升2 人体的生命活动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731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4/3

1.简答题(共2题)

1.
小明家周末中午要举行家庭聚餐,妈妈早早就购买了大量食材,用以制作菜肴。
(1)小明在妈妈购买的食材中,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他从家里带了少量这种食材到学校,打算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其主要营养成分。其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克)
淀粉酶溶液(毫升)
蛋白酶溶液(毫升)
振荡摇匀
37 ℃恒温(分钟)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
4
b

30
无明显变化
2
a
0
c

30
食物块变小
 
(注: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但不能分解淀粉)
①根据实验目的,补充实验方案:其中a为____,b为___,c为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所研究的固体食物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小明平日缺乏体育锻炼,一次和同学长跑,中途出汗、感到热,然后感到头晕乏力、饥饿感,双腿酸胀。在喝了一杯糖水后,头晕乏力的症状很快缓解。
①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请根据人体营养有关知识解释小明喝完糖水后头晕乏力的很快得到缓解这一现象:_________。
(3)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明日常饮食中应多吃鱼、肉、蛋奶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此外,饮食中还应注意摄入足量的谷薯类食物,其主要包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该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最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
2.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1)食物中的淀粉在[A]____系统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B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____结合,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
(3)D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这是因为____新吸收了大部分的__。
(4)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2.选择题(共9题)

3.
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
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 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B.脊髓C.胃D.小肠
5.
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6.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中,正确的是(   )
A.人在平静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出肺
B.淀粉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心脏各腔室工作的顺序是:心房收缩、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心房、心室均舒张
D.尿液形成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尿液
7.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如果取一完整的猪心,往血管里注水,那么注水和出水血管相对应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②
8.
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
9.
如图能反映小亮同学参加1000米跑体能测试中,体温和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
A.a和cB.a和d
C.b和cD.b和d
10.
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所示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abB.ad
C.bcD.cd
11.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多,能有效地维持人体平衡
B.胰岛素分泌过少可能使人患上糖尿病
C.生长激素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

3.填空题(共4题)

12.
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______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_________。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________。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中。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____产生热量。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_(填“>”“<”或“=”)C+D;经过诊断,医生决定给病人注射退烧药,通过肌肉注射的药液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部位是_____;经过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____(填“>”“<”或“=”)C+D。
14.
人工肾是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____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____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
(4)为什么医生常常建议肾衰竭病人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________
(5)在透析仪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与溶液流动方向相反,这有什么好处?_______
15.
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_____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