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
(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
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
(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
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8题)
2.
把等量的小麦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不同的密闭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定,得到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只有光的颜色 |
B.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选择1、2组进行对照实验 |
C.若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选择1、3组进行对照实验 |
D.第3组实验氧气产生量是0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够 |
3.
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种子中的水分减少 |
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少 |
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
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
4.
早春吋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
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
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
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
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
5.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几天,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
B.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 |
C.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 |
D.植株的正常生长只需要水分 |
6.
如图所示,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过叶柄进出叶片。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筛管运输 |
B.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 |
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 |
D.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
9.
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存活率, 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
B.抑制呼吸作用 |
C.降低蒸腾作用 |
D.预防虫害侵袭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