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在反应前后测量C、D装置的质量(各步反应均完全)记录如下表: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 。
(3)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则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 。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3)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则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2.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____元素。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____元素。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17题)
3.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7.
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 | B.甲和丁 | C.乙和丁 | D.丙和丁 |
11.
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金属活动性A>B |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
12.
如图是指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可能是


A.H2 ![]() | B.H2CO3 ![]() | C.KOH ![]() | D.CH4 |
13.
下列表中物质、用途、反应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用途 | 反应方程式 | 反应类型 |
A | 过氧化氢 | 制氧气 | H2O2=H2↑+O2↑ | 分解反应 |
B | 稀硫酸 | 制氢气 | 2Fe+3H2SO4=Fe(SO4)3+3H2 | 复分解反应 |
C | 生石灰 | 干燥剂 | CaO+H2O=Ca(OH)2 | 化合反应 |
D | 一氧化碳 | 冶炼金属 | CO+CuO ![]() | 置换反应 |
A.A | B.B | C.C | D.D |
15.
现有铬、铜和银三种金属,将金属铬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铬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表面无明显现象,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A.铬>铜>银 | B.铜>铬>银 | C.铬>银>铜 | D.银>铬>铜 |
16.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选项 | X | Y | Z |
A | CO2 | Na2CO3 | CaCO3 |
B | CuO | Cu(NO3)2 | Cu(OH)2 |
C | HCl | BaCl2 | NaCl |
D | Mg | MgO | MgCl2 |
A.A | B.B | C.C | D.D |
18.
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A.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 B.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
C.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 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
3.填空题- (共6题)
20.
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钙粉末做实验。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最明显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
(2)表中的a值是________;
(3)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实验次数 | 氯化钙质量/g |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 碳酸钙的质量/g |
1 | 5.55 | 200 | 5 |
2 | 11.1 | 200 | 10 |
3 | 22.2 | 200 | 20 |
4 | 33.3 | 250 | 25 |
5 | 55.5 | 400 | a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最明显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
(2)表中的a值是________;
(3)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21.
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1)工业上常选用________来除去铁锈。(写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哪几种情况?________。
(1)工业上常选用________来除去铁锈。(写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哪几种情况?________。
22.
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________。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药品柜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药品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 盐酸 硫酸 | 二氧化锰 氧化铜 | 氯化钠 硫酸铜 | 锌粒 铜片 |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________。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3.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填字母)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A. 碳酸钠 ![]() | B. 硫酸钠 ![]() | C. 硝酸钡 ![]() | D. 氢氧化钠 |
24.
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2)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
(3)求出P的值。 ________
(4)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

(1)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2)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
(3)求出P的值。 ________
(4)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