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以粗盐(含杂质 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
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_ 。
(3)若先用盐酸调 pH 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
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3)若先用盐酸调 pH 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2.
小金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 85%的石灰石,现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为了测定该碳酸钙混合物是否符合标准,小金同学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操作如图所示)(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四组实验教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1)分析表中数据,判断实验三中的样品是否已完全反应并写出理由:________。
(2)表中 a 的值为________;求表中 m=________。
(3)通过计算推断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否符合要求。________

四组实验教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稀盐酸质量/g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混合物质量/g | 3.0 | 6.0 | 9.0 | 12.0 |
所得溶液质量/g | 101.9 | 103.8 | 105.0 | a |
剩余固体质量/g | 0 | 0 | m | n |
(1)分析表中数据,判断实验三中的样品是否已完全反应并写出理由:________。
(2)表中 a 的值为________;求表中 m=________。
(3)通过计算推断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否符合要求。________
3.
某合金由铝、铁、铜三种金属组成.现要测定一定质量该合金中铝的质量.设计以下流程并实验.

(1)通过以上实验也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
(2)为什么要向合金粉末中加人适量的稀硫酸?_______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称量上述流程中哪些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铝的质量?_______

(1)通过以上实验也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判断依据.
(2)为什么要向合金粉末中加人适量的稀硫酸?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称量上述流程中哪些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铝的质量?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 现象 | 结论 |
第一种 情况 | A试管中: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 |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
第二种 情况 | A试管中: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 | ________ |
第三种 情况 | A试管中: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 | 淀粉完全转化为葡萄糖 |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5.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这三种金属被发现并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据此回答: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_关系最大.
(2)铝合金应用广泛,抗腐蚀性能强是因为________ .
(3)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已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还需要的另外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_关系最大.
(2)铝合金应用广泛,抗腐蚀性能强是因为________ .
(3)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已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还需要的另外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
2.选择题- (共15题)
6.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滤渣一定有Fe粉 | B.滤渣一定有Cu粉 | C.滤液中一定有Fe2+![]() |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
7.
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
A.Fe、Ag、CuSO4溶液 | B.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
C.Cu、Ag、FeSO4溶液 |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
8.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9.
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Fe>Cu ![]() | B.滤渣含有铁和铜 ![]() | C.滤液中不含Cu2+ ![]() | D.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
11.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 , CuSO4 , NaCl | B.BaCl2、Na2SO4、NaOH |
C.CaCl2、NaNO3、AgNO3 | D.K2SO4、NaNO3、NH4Cl |
13.
小明为了比较X、Y、Z、W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Y>Z>X>W | B.X>Y>W>Z |
C.X>W>Y>Z | D.W>X>Y>Z |
17.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 | 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
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 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
18.
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
C.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易与水反应 |
B.炼铁是用一氧化碳从铁的化合物中将铁还原出来的过程 |
C.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 |
D.铁粉是白色的固体 |
3.填空题- (共8题)
21.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操作1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2.
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在图2中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____。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在图2中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____。

23.
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⑤D 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 D 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 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 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B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装置 B 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装置气压平衡。
(3)已知:CuO 样品质量为 m1克,E 中增重为 m2克,D 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m3克,A 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4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
A. m1、m2
B. m2、m3
C. m1、m3 
(4)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⑤D 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 D 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 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 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B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装置 B 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装置气压平衡。
(3)已知:CuO 样品质量为 m1克,E 中增重为 m2克,D 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m3克,A 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4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
A. m1、m2



A. m2、m4 |



24.
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因是铁跟空气中的发生了________反应,如果把铁放入到盐酸中,反应后跟反应前相比,溶液的质量 ________(填“减小”“不变”“增大”)。“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5.
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求: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的质量/g | 26 | 46 | 65.9 | 85.8 | 105.8 |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1)可将铜丝浸入________溶液中来验证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写出渣料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可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其基本操作是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
(4)理论上银铜合金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硫酸铜.已知废料的质量为100kg,若最后所得的硫酸铜溶液中含80kg 硫酸铜,则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1)可将铜丝浸入________溶液中来验证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写出渣料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可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其基本操作是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
(4)理论上银铜合金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硫酸铜.已知废料的质量为100kg,若最后所得的硫酸铜溶液中含80kg 硫酸铜,则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7.
某同学做了个如图实验,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将足量的铁粉投放到烧杯中,充分反应.

(1)实验中观察到铁粉表面有________ 色物质析出,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若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塑料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跟原来相比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原因是什么?________ .

(1)实验中观察到铁粉表面有
(2)若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塑料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跟原来相比
28.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铁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________(选填序号).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Fe
Fe(OH)2
Fe(OH)3
Fe2O3•xH2O
次要过程为:Fe
FeCO3
写出Fe→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铁锈组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Fe2O3•xH2O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②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
①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________ .
②装置A中的反应为:________ 2C2O4(草酸)
CO↑+CO2↑+H2O.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________ (选填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③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则样品中FeCO3的质量m(FeCO3)=________g,x=________ .
④若缺少G装置,测得的m(FeCO3)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x的值会________ .
(三)炼铁过程的探究.
(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查阅资料)
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
2Fe3O4+CO2
阶段2:Fe3O4+CO
3FeO+CO2
阶段3:FeO+CO
Fe+CO2.
(2)将上述300℃热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M点对应的a=________ .
(一)铁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________(选填序号).
A.合金 | B.无机非金属材料 | C.合成材料 | D.复合材料 |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Fe



次要过程为:Fe

写出Fe→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铁锈组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Fe2O3•xH2O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②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
①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________ .
②装置A中的反应为:________ 2C2O4(草酸)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③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则样品中FeCO3的质量m(FeCO3)=________g,x=________ .
④若缺少G装置,测得的m(FeCO3)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x的值会________ .
(三)炼铁过程的探究.
(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查阅资料)
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

阶段2:Fe3O4+CO

阶段3:FeO+CO

(2)将上述300℃热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M点对应的a=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