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4.4 能量的获得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13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2

1.选择题(共10题)

1.
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于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2.
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
A.需要酶的参与B.分解有机物
C.释放能量D.有机物彻底氧化
3.
小亮同学参加十五米折返跑测试,共计跑了52次,图中能分别表示该过程中他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
A.acB.ad
C.bcD.bd
4.
下列不属于呼吸作用的结果的是( )
A.放出二氧化碳B.产生氧气
C.释放能量D.生成水
5.
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肺泡
B.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
6.
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出现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受到毒害
D.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
7.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是( )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8.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时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B.萝卜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C.萝卜细胞停止了分裂和生长
D.萝卜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9.
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10.
为测量3种类型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所示为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
A.3、1、2B.3、2、1
C.1、2、3D.1、3、2

2.填空题(共3题)

1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______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 ℃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________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 ℃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2.
生物的种类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鲫鱼用__呼吸;蝌蚪用__呼吸;青蛙用__呼吸,还用___辅助呼吸;鸟类用___呼吸。
13.
如图所示是水螅和乳酸菌的呼吸情况与氧浓度的关系,其中表示水螅的曲线是____,它所进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表示乳酸菌的曲线为,它所进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