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请回答问题:
(1)在叶片进行暗处理时,随温度的升高,叶片的质量减轻更多,原因为________。
(2)假设叶片中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根据测量结果,在第三组中,叶片光照1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为________;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叶片。
组 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 -1 | -2 | -3 | -4 |
光照后后的质量变化/mg | +3 | +3 | +3 |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质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质量值,“+”表示增加的质量值。 |
请回答问题:
(1)在叶片进行暗处理时,随温度的升高,叶片的质量减轻更多,原因为________。
(2)假设叶片中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根据测量结果,在第三组中,叶片光照1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为________;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叶片。
2.
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把一块从山中捡来的石灰石做纯度分析,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 8g 这种石灰石样品,把 4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的 m=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质量(g) | 5.5 | m | 1.6 | 1.6 |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的 m=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
3.
莽草酸(C7H10O5)是制取抗“H7N9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原料。试计算:
(1)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
(2)莽草酸(C7H10O5)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3)多少克莽草酸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8g __________;
(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达菲”: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2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多少颗?
____________________
(1)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
(2)莽草酸(C7H10O5)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3)多少克莽草酸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8g __________;
(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 | 小于等于l5kg | 15~23kg | 23~40kg | 大于40kg |
每次用量 | 30mg | 45mg | 60mg | 75mg |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2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多少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5.
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6.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8.
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小金同学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萝卜会变软 |
B.图2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 |
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
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 |
9.
常温下,新型纳米材料MFe2O x (3<x<4)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反应过程如下:MFe2Ox +SO2=MFe2Oy+S,其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已知MFe2O y中Fe的化合价为+3价,M在该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Fe2O x可用于环保 |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C.y的数值为4 |
D.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12.
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
13.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
1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 |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3:2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
15.
如图所示,小金将数枚一元硬币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 |
B.“硬币桥”中间的磁性最强 |
C.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 |
D.“硬币桥”的搭建利用到了磁化的原理 |
16.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55 | 20 | 70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100 | X |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x的值为50 |
D.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丁=乙+丙 |
17.
图是一种轮子会发光的轮滑鞋,轮子部分构造如图所示,磁环固定在轮周上,由金属线圈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闭合电路固定在轮轴上。穿轮滑鞋运动时,磁环随轮轴转动,二极管会不断闪烁发光。下面四个实验中,能反映轮滑鞋中二极管发光的工作原理的是( )


A.![]() ![]() | B.![]() |
C.![]() ![]() | D.![]() |
3.填空题- (共9题)
19.
十九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瑞利通过不同方法制取氮气,从而促使了科学史上某一类气体重大发现。
方法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
①将洁净的空气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②将处理后的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从而除尽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生成新的气体);③收集剩余气体,测定其密度为1.2572克/升。
方法二: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氮气。
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反应制取氨气,测得生成氨气的密度为1.2508克/升。
(1)瑞利经过多次严密实验,发现两种方法测得的氨气密度均有微小差异,由此他推测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氨气中可能还有某些气体,其实这些气体是后来人们所说的________:
(2瑞利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导致重大科学发现,你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
方法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
①将洁净的空气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②将处理后的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从而除尽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生成新的气体);③收集剩余气体,测定其密度为1.2572克/升。
方法二: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氮气。
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反应制取氨气,测得生成氨气的密度为1.2508克/升。
(1)瑞利经过多次严密实验,发现两种方法测得的氨气密度均有微小差异,由此他推测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氨气中可能还有某些气体,其实这些气体是后来人们所说的________:
(2瑞利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导致重大科学发现,你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
20.
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①所示实验装置。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若用如图②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

21.
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___,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的氧化分解。
(1)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___,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的氧化分解。
22.
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叫氨水(NH3·H2O)呈碱性,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生成氯化铵。氨气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制造化肥、纯碱等。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任写一点)________ 。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________。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任写一点)________ 。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________。
23.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其质子数是B,则一个这种锶原子中含有的微粒总数为________ ,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C kg,则一个锶原子的质量是________
26.
如图是某家用燃气热水器结构原理图:当有电流流过电子点火器时,点火探针自动点火;活塞可以左右移动;衔铁向右移动时,阀门打开,反之则关闭。淋浴时,打开淋浴阀,喷头水流达到一定速度时,一会儿就有热水流出;洗完后,关闭淋浴阀,热水器熄火。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热水形成的过程。

______

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