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2)操作1的名称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2)操作1的名称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2.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产或沉淀、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________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乙,通过观察________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________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乙,通过观察________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
3.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中,溶液都会变成_____。
(2)NaOH、Ca(OH)2都需要密封保存,因为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而变质。
(3)Ca(OH)2可用来改良___(填“酸”或“碱”)性土壤,但NaOH不能,因为NaOH具有强烈的____性。
(1)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中,溶液都会变成_____。
(2)NaOH、Ca(OH)2都需要密封保存,因为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而变质。
(3)Ca(OH)2可用来改良___(填“酸”或“碱”)性土壤,但NaOH不能,因为NaOH具有强烈的____性。
4.
如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大理石上的污垢不能用“洁厕灵”清洁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 .
清洁剂名称 | ![]() 洁厕灵 | ![]() 彩漂液 | ![]() 漂白水 |
功能 | 清除污垢,除异味 |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 漂除衣物污渍 |
有效成分 | HCl | H2O2 | NaClO |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大理石上的污垢不能用“洁厕灵”清洁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 .
2.选择题- (共15题)
5.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操作 |
A | CaO | CaCO3 | 加入过量的水,过滤 |
B | 盐酸 | 硫酸 |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C | NaNO3溶液 | NaCl溶液 |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
D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 |
A.A | B.B | C.C | D.D |
6.
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
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氧化钙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B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干燥氧气 |
C |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除铁锈 |
D | 氢氢化钠能与某此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吸收二氧化硫 |
A.A | B.B | C.C | D.D |
8.
小敏同学在复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X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A.H2O | B.H2SO4 | C.SO2 | D.KOH |
9.
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A.HCl、Na2CO3、K2SO4 |
B.KNO3、Ba(OH)2、NaCl |
C.KCl、AgNO3、HNO3 |
D.NaOH、FeCl3、(NH4)2SO4 |
10.
m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n克2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将m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m克20%的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A.pH<7 | B.pH=7 | C.pH>7 | D.无法判断 |
11.
下列各项都是硫酸铜的性质,其中一项与另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
B.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C.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D.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后会出现红色物质 |
12.
某同学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克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毫升气体 |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克固体 |
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克固体 |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克 |
14.
氯磺酸(HSO3Cl)是一种强酸,易与水反应生成常见的两种强酸;氯磺酸可以在常温下用浓盐酸和三氧化硫制得。下列关于氯磺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取时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
B.能与纯碱溶液反应生成CO2 |
C.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D.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是NaSO3Cl和水 |
15.
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6.
某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欲对试管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了下列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
A.溶质可能只有HCl |
B.溶质可能只有NaCl |
C.溶质可能是NaCl与NaOH |
D.溶质可能是NaCl与HCl |
17.
碳酸锌与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现将12.5克碳酸锌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共生成16.1克硫酸锌
②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③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④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有关
①共生成16.1克硫酸锌
②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③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④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有关
A.1 | B.2 | C.3 | D.4 |
18.
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NaH与CaH2的化学性质相似,若将NaH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则生成的新物质为
A.NaOH和H2 | B.NaOH和NaCl |
C.NaOH、H2和NaCl | D.NaCl和H2 |
19.
M是一种金属元素,M2+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如表,据表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O2- | OH- | CO32- | Cl- | SO42- | NO3- |
M 2+ | 难溶 | 难溶 | 难溶 | 易溶 | 易溶 | 易溶 |
A.M+HCl | B.MSO4+Ba(NO3)2 |
C.M(OH)2+NaCl | D.MO+H2SO4 |
3.填空题- (共5题)
20.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和E的总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和E的总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
一烧杯中盛有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

(1)AB段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
22.
有A、B、C、D四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HCl、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如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

(1)请判断A物质是______。
(2)请用“↓”“↑”或“-”将图中②处的实验现象表示出来:___。
(3)请写出B与D反应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_____。

(1)请判断A物质是______。
(2)请用“↓”“↑”或“-”将图中②处的实验现象表示出来:___。
(3)请写出B与D反应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_____。
23.
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施用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来补钾。
(1)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___。
A 碳酸氢铵 B 草木灰 C 硫酸钾
(2)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___(填“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_______。
(1)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___。
A 碳酸氢铵 B 草木灰 C 硫酸钾
(2)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___(填“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