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1.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铅做的,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做的,于是同学们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观察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假设 | B.设计实验 |
C.进行实验 | D.做出结论 |
3.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估测一些物理量,下列估测结果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B.![]() |
C.![]() |
D.![]() |
6.
台州的市花是桂花,将一株桂花树的结构层次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
B.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
C.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
7.
图示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A | 动物 | 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 | 软体动物 | 蚯蚓 |
B | 植物 | 孢子植物 | 种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C | 生物 | 单细胞生物 | 多细胞生物 | 原生生物 | 苔藓植物 |
D | 器官 | 营养器官 | 生殖器官 | 根 | 花 |
A.A | B.B | C.C | D.D |
8.
猪笼草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认定猪笼草为植物而不是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猪笼草是绿色的 |
B.猪笼草不会快速移动 |
C.猪笼草没有神经系统 |
D.猪笼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
9.
甲物质的密度为2克/厘米3,乙物质的密度为5克/厘米3,各取一定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后平均密度为3克/厘米3。假设混合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是( )
A.5:4 | B.4:5 | C.1:2 | D.2:1 |
11.
水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水的比热容变得很小,那么相同情况下将等质量的水烧开所用的时间会更长 |
B.如果水的密度变得与水银一样大,那么1立方米水的质量将会更大 |
C.如果水的凝固点降低到-150摄氏度,那么常温下所有的冰山将会熔化 |
D.如果水的沸点升高到120摄氏度,那么在相同条件下煮熟、煮烂等质量的相同食物将变得更快 |
2.填空题- (共7题)
17.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若改用分度值是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______。有一本1000页的书,其厚度为4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毫米。

19.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的图片,如下图所示。

他们建立了以下生物检索表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有关问题。
1a无叶绿体……………………………………2
1b有叶绿体……………………………………3
2a单细胞………………………………………A
2b多细胞………………………………………4
3a无种子………………………………………B
3b有种子………………………………………5
4a有脊柱………………………………………C
4b无脊柱………………………………………D
5a有果皮………………………………………E
5b无果皮………………………………………F
(1)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2)在这些生物中,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______(填生物名称)。
(3)小明说“E应该是水稻”,他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他们建立了以下生物检索表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有关问题。
1a无叶绿体……………………………………2
1b有叶绿体……………………………………3
2a单细胞………………………………………A
2b多细胞………………………………………4
3a无种子………………………………………B
3b有种子………………………………………5
4a有脊柱………………………………………C
4b无脊柱………………………………………D
5a有果皮………………………………………E
5b无果皮………………………………………F
(1)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A._____, | B.______。 |
(3)小明说“E应该是水稻”,他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0.
小柯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再缓缓地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 。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如图乙是小柯操作显微镜过程中的一个画面,此时他的手转动的是______(填结构名称),镜筒向______运动,眼睛注视物镜的目的是______。小柯继续在低倍镜下调焦,找到了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丙),接下来他应调节的是______(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
(3)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图丁所示。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方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40×物镜后可发现视野内变暗且细胞数目______。
(4)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_____(填“装片”或“物镜”或“目镜”)上。

(1)制作装片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再缓缓地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 。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如图乙是小柯操作显微镜过程中的一个画面,此时他的手转动的是______(填结构名称),镜筒向______运动,眼睛注视物镜的目的是______。小柯继续在低倍镜下调焦,找到了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丙),接下来他应调节的是______(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
(3)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图丁所示。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方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40×物镜后可发现视野内变暗且细胞数目______。
(4)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_____(填“装片”或“物镜”或“目镜”)上。
21.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冬天开车时,如果车窗紧闭,易在车窗的_____侧形成水雾而影响视线(选填“内”或“外”或“内、外”),此时比较舒适的除雾方法是向车窗吹_____风,理由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