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
2.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 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______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______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______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______
2.选择题- (共13题)
6.
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
8.
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
C.溶液质量为100克 |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
9.
下列情景都与气压有关,其中有一种情景与其他三种的原理有所不同,这种情景是( )
A.刮大风时会有房屋顶部被大风掀起的情况过 |
B.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 |
C.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 |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
10.
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
11.
如图甲所示电路,分别把定值电阻R1、R2(R1>R2)接入A、B之间后进行实验,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画出A、B之间电阻的P-U图像,如图乙所示。如果把R1和R2并联后接入A、B之间进行实验,同理,可以在图乙中画出它的P-U图像③。则图像①所对应的电阻和图像③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R1和Ⅰ ![]() | B.R1和Ⅲ ![]() | C.R2和Ⅰ ![]() | D.R2和Ⅲ |
3.填空题- (共4题)
16.
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
(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
A. 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 B. 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
C. 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 D. 加人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
17.
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______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__________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 (如图乙)。比较发现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_______p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______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__________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 (如图乙)。比较发现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_______p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
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依次将阻值为5欧、10欧、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4)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________节干电池串联。

实验组别 | 1 | 2 | 3 |
电阻R(欧) | 5 | 10 | 20 |
电流I(安) | 0.4 | 0.2 | 0.1 |
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