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被称为“城市的肾”的三垟湿地位于温州城郊,湿地内河道开阔,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还是“中国瓯柑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350多科,1700多种,其中包括35种国家珍稀物种,还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
下列有黑嘴鸥、蟹、瓯柑、青蛙,同学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帮助他继续完成。

(1)A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 ,两者在结构层次上的差异是________ 。
(2)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________ (填“近”或“远”)。
(3)乙图是某同学将湿地内动物分的两大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______。
A. 是否有脊椎骨
B. 体温是否恒定
C. 是否胎生哺乳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下列有黑嘴鸥、蟹、瓯柑、青蛙,同学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帮助他继续完成。

(1)A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 ,两者在结构层次上的差异是________ 。
(2)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________ (填“近”或“远”)。
(3)乙图是某同学将湿地内动物分的两大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______。
A. 是否有脊椎骨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A. ②③ |
2.
如图为皮肤结构示意图。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________ 组织组成。
(2)皮肤中的各种组织是________ (选填“无序”或“有序”)排列的。这种组合方式,使皮肤具有保护、感受各种刺激等功能。
(3)皮肤是人体的一种________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4)下图中,同学们模拟细胞的哪种生命现象?________ 。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出现如下图所示的________ ,它们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了子细胞中。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2)皮肤中的各种组织是
(3)皮肤是人体的一种
(4)下图中,同学们模拟细胞的哪种生命现象?

2.选择题- (共20题)
3.
小柯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10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60厘米,他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此时水银柱长25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70℃ | B.30℃ | C.12.5℃ | D.50℃ |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2米=1.2×1000=1200毫米 | B.1.2米=1.2米×100毫米=1200毫米 |
C.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 | D.1.2米=1.2米×1000=1200毫米 |
7.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93厘米、2.13厘米、2.14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
A.2.12厘米 | B.2.13厘米 | C.2.14厘米 | D.2.33厘米 |
11.
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中观赏,为了确保蕨类植物能正常生长,应把这些盆栽的蕨类植物( )


A.摆在阳光下,经常浇水 | B.摆在阳光下,保持干燥 |
C.摆在背阴处,经常浇水 | D.摆在背阴处,保持干燥 |
12.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加点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
13.
一年一季的瓯柑又迎来采摘季,在农家果园里,瓯柑挂满枝头,随处可见“采摘乐”的市民。下列有关瓯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
B.瓯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
C.瓯柑的汁液来自果肉细胞中的细胞质 |
D.市民采摘的瓯柑是果实,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
15.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是细胞分化 | 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
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 D.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
17.
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
18.
如图所示,图中是植物的不同组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片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为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
B.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
C.分生组织的细胞呈管状,主要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 |
D.输导组织的细胞呈细长形,对植物起支撑作用 |
19.
以下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1665年,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
B.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布朗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
C.19世纪4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魏尔啸共同提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来自于细胞分化 |
21.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A.36.8℃和38.1℃ | B.37.3℃和38.1℃ |
C.36.8℃和37.3℃ | D.都为37.3℃ |
22.
某渔民从海水中捕捞起一种奇怪的动物,经判断它属于哺乳动物。下列各项是对该动物基本状况的描述,其中能作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体长25米,背部浅蓝色,腹部白色 | B.体内有肺、心脏、胃、肠等器官 |
C.头部有一长物,头顶有呼吸孔 | D.腹部有几个乳头,体内有幼体 |
3.填空题- (共6题)
26.
“知了、知了",这是仲夏时节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烈日当头,天气异常地炎热,知了发出的鸣叫声也异常地密集而响亮,小科同学了解到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到树干上,蝉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叫声特别响亮。小科同学思考:天气凉了就不易听到知了的鸣叫声,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呢?
(1)从生物的分类角度看,知了(蝉)属于______。
A. 软体动物
B. 爬行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2)该类动物成员众多,它们的主要特征是____ 。
(3)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A. 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B. 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C. 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D. 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1)从生物的分类角度看,知了(蝉)属于______。
A. 软体动物



(2)该类动物成员众多,它们的主要特征是____ 。
(3)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A. 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C. 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