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①乙烷(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乙酸乙酯(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苯(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④乙醇(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说曹操,曹操未必到?
近日,河南公布“发现曹操墓”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
研究汉魏石刻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说,他认为曹操墓的认定“非常搞笑”。专栏作家、历史学者陶短房认为曹操手下的军官墓里都可能放一把曹操用过的武器,“如果我非要说这是许褚的墓地,他拿什么反驳?”而与安阳隔漳河相望的河北邯郸也提出疑问,认为曹操墓更可能在漳河北岸的邯郸。
“确认曹操墓必须得有过硬的证据。”刘心长的质疑集中在陪葬品、周围墓葬和头盖骨的考证上。66岁的刘心长,从事历史研究30余年,从邯郸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岗位上退休,著有500多页的专著《曹操墓研究》。
刘心长的第一个疑点,指向那几块关键性的石牌和石枕。这些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字样。刘心长的疑问是,曹操死后被汉朝皇帝追封“武王”,是在曹操下葬之前还是之后,这个时间无从查考。如果是在下葬之后,那么有没可能把墓再打开来,将刻上新封号的物品埋进去?刘心长还有一大疑问:“曹操在遗嘱中要求他的墓‘无藏金玉珍宝’、‘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那么在这个墓中出土的250件器物中,为什么会有金、银、铜、铁等金属物件,甚至玛瑙、玉石等珠宝?”
“曹操墓不可能是孤零零一个墓,周围会有群墓。”刘心长说,“曹操的大将夏侯惇死后也葬在邺城附近。如果安阳的墓周围有重要的文臣武将的墓,这也能说明问题。”刘心长在其著作中对曹操墓的位置进行了研究,他画出的曹操墓地图分为北区和南区。以邯郸和安阳分野的漳河为界,河北磁县讲武城乡以西和时村英乡中南部视为北区,河南安阳安丰乡属于南区,共5平方公里。两区都在曹操遗嘱所描述的方向上。刘心长说:“这两个区域都有可能,我更倾向于北区。”他的理由是,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
唐朝诗人王勃《铜雀棘二首》中也写道:“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刘心长解释说,高台即铜雀台,西北望即望向曹操墓。“从今天尚存的铜雀台遗址的方位看,如果曹操墓在安丰西高穴,那就是‘西南望’了。”
针对学者以及大量网友提出的质疑,挺河南的中国社科院相关专家昨日做出回应,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梁满仓。
疑问一:曹操死在了洛阳,怎么会选在古邺城建墓穴?“我觉得这样做非常正常。”梁满仓说,曹操的一生,与洛阳、许昌、邺城三个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许昌作为一座帝都,曹操在这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另外曹操也经常在洛阳活动。但曹操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邺城这个地方。另外,据考证,曹操家族的宗庙就修建在邺城附近。疑问二:为什么墓内没有墓志铭?“据我所知,在东汉同时期出土的墓穴当中,尚未出土墓志铭。”刘庆柱表示,墓志铭较多地出现在东汉以后的朝代,因此,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并不意外。不能单纯以有没有墓志铭和哀册这一标准来断定曹操墓的真假。疑问三:曹操是盗墓行家,为什么墓地没有重重机关?刘玉柱说,虽然曹操曾经做过盗墓的勾当,但称为盗墓行家,此说并不严谨。据他所知,大多数古墓中,也是没有所谓的机关的,曹操在墓中安装机关的可能性也相当小。疑问四:能否找到曹操的后人做DNA鉴定,确认一下?“谁能找到曹操的后代?即使找到了,谁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他就是曹操的后人?”对此,刘玉柱表示,寻找曹操后人难度大,不太现实。
但有网友提出,可以找到当时曹氏家族的墓地,进而提取其家族成员的DNA,与曹操的头盖骨相比较,该做法还是比较有可行性的。但从生物遗传学角度来看,曹操的头盖骨中能否提取到有效的DNA,这个很难说,仍需相关专业人士确认。
【小题1】下列对一些学者认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有学者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此墓是曹操而非许褚、夏侯惇的墓。 |
B.曹操在遗嘱中要求他的墓“无藏金玉珍宝”,在这个墓中出土的250件器物中,这些都有。 |
C.根据王勃的诗“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高台即铜雀台,西北望即望向曹操墓。“从今天尚存的铜雀台遗址的方位看,如果曹操墓在安丰西高穴,那就是‘西南望’了。” |
D.河南安阳安丰乡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 |
A.曹操经常在洛阳活动,但曹操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都集中在邺城这个地方,连曹操家族的宗庙也修建在邺城附近。 |
B.东汉以后的朝代才出现墓志铭,因此,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并不意外,在东汉同时期出土的墓穴当中,尚未出土墓志铭。 |
C.现在如果找到了曹操的后人就可以证明墓中安葬的是曹操,但现在确认曹操后人的工作难以开展。 |
D.即使找到当时曹氏家族的墓地,进而提取其家族成员的DNA,也并不能确定现在墓中安葬的是曹操。 |
A.近日,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引发各方质疑,两位刘姓专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
B.刘心长认为在陪葬品、周围墓葬、头盖骨和哀册的考证上,目前证据还不够充足。 |
C.曹操遗嘱描述的“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也就是重要的文臣武将陪葬在安阳的墓周围并无发现。 |
D.刘庆柱等专家认为从墓的选址、墓志铭、墓内无机关等角度都可能证明墓内葬的是曹操。 |
从霞飞路到斯德哥尔摩
——光纤之父高锟的人生路
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一户典型的高知家庭。父亲高君湘是留美返沪的大律师,祖父高吹万是清末民初时期南社著名文人,堂叔父高君平为知名天文学家。
高锟的家坐落于霞飞路,这条现更名为淮海路上的民居,如今已成老上海的缩影与家世不凡的标志。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高锟被送进霞飞路上的世界学校。这所由蔡元培、陶玄等创办的西式学堂,时为上海顶级贵族学校。课堂上,高锟们要学英语、法语,放学后,衣着整洁光鲜的孩子们纷纷钻进各家的高级轿车。只有圈内人才能辨认出,这些小家伙中,有孙中山的孙女、杜月笙的小儿子、荣氏家族的后代……
回家后,还有父亲请来的私塾老师在等着高锟,一字一句地教他诵记四书五经。高锟的堂兄、上海文史馆馆员姚昆田回忆,高锟随父母移民后,再回上海叙旧时,还颇有兴致地与他和诗。
1948年高家举家迁往香港,是高锟人生首个转折点。这次迁居,使高锟得以心无旁骛地继续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为他今后的非凡成就奠定了基础。在香港圣约瑟书院念书期间,这个打小就喜欢自制灭火筒、烟花、相纸甚至泥炸弹的小男孩,就立志报读电机工程。
从书院毕业后,高锟赴英国留学,1957年,取得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加盟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高锟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在名为《潮平岸阔》的自传中,高锟写道:我在电讯事业冒起之际投身这个行业,社会上对传送大量讯息,甚至活动影像的需求日渐迫切,这可就是推动我向前发展的波浪?
1960年,高锟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通讯实验室,其时,各研究机构已经开始重视公众对改善通讯设施的强烈需求。高锟的主要职责,正是提高现有通讯设备的功能,重点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
现在看来,当时年仅27岁的高锟的确生逢其时地站在了全球通讯科技的制高点。
1966年7月,33岁的高锟登上了人生的第一座高峰,其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发表于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学报,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光纤通讯诞生日。后来,高锟也开始转战美国罗安那克(Roanoke),开展新的研究。
1983年,ITT高层的一个电话成为高锟的第三个转折点,他被公司任命为首席科学行政总裁。时任副总裁弗拉申博士对高锟的要求是,“做任何你认为对ITT有重要意义的事”。那年,ITT还给这位履新首席科学家制作了一张公关宣传海报,海报的背景是一片树林,高锟坐靠在一棵树下悠闲地看书,海报下方有一行字,“我们给他资金和时间,让他缔造更好的未来”。
如今,ITT一定在为自己当年为未来支付的巨额资金感到物超所值,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高利润,这一规律在顶尖科技界中同样适用。迄今为止,ITT所属的标准通讯实验室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已经走出13名诺奖得主。
变得“很有很有钱”的高锟没让自己变得很时髦,他只是喜欢到郊区、湖边等幽静处买块地,和夫人亲自设计房子,再找工人盖,他喜欢自己动手做木工,房子前坑坑洼洼的木搭露台,就是他刨的。如今,在他们的硅谷家中,还摆着一张做木工活的桌子。
这位不必承诺任何具体目标的首席科学行政总裁,彼时却比任何时候都忙碌。黄美芸回忆,“有时给他秘书打电话,让他下班路上从超市带点东西回家,秘书回答,‘高太太,您不知道高博士今早去了纽约吗?’”
1987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持英、美双重国籍的他每年有一段回家的长假,这些“探亲”时间,高锟充分用于与贝尔实验室合作交流,此外就是到全球各国领奖。
老两口在硅谷家中仍然留着一些奖章,可都摆在让人倒吸一口气的位置上。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的纪念证书,贴在车库墙上,证书正下方,是供人换鞋进出的小凳子;书柜上一只满满盛着贝壳的水晶碗,是高锟获得的第一个奖,1976年美国莫里奖,这已升了级,以前可是用来盛火柴盒的。“那怎么办?我们没地方放了呀。”黄美芸笑说。“我不认为拿到诺贝尔奖才标志着高锟达到了事业顶峰。”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前应用物理系主任陈益新教授收到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邮件,邀请他推荐1998年物理学奖候选人,空格有三个,陈只填了高锟的名字,“他发明的光纤,是一项世界性、革命性的贡献”,“诺奖评委会每年都会邀请全球各领域的专家推荐候选人,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偶然性,高博士今年才获奖,太迟了”。
近日,在香港,高锟4年前出的自传存货在几日内被抢购一空。不过,无论是新晋诺奖得主,还是一夜成名的畅销书作者,这两个新身份对现在的高锟来说全都没有意义了。从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高锟顺从地听着太太的指挥,换鞋、喝牛奶、吃蛋糕、加多件马夹。他的眼睛总不愿离开黄美芸,他喜欢冲着她笑,她是他自传中第一章“邂逅”的主人公,也是他眼下惟一叫得出名字的人。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高锟出生于上海一户典型的高知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今后受到良好教育、事业取得成功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支持。 |
B.黄美芸经常不知道高锟的行踪,可以看出高锟生活的忙碌,这也正是出于对高锟的高度信任,因为当时正接到发明光纤的任务。 |
C.上世纪八十年代,高锟的主要职责是提高现有通讯设备的功能,重点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 |
D.ITT为高锟制作了一张公关宣传海报,“我们给他资金和时间,让他缔造更好的未来”既是为ITT的未来也是为了高锟的未来。 |
E.陈益新教授认为“高博士今年才获奖,太迟了”,说明获诺贝尔奖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不必急于申请该奖,有一天或许它会自然到来。 |
【小题3】黄美芸笑说。“我不认为拿到诺贝尔奖才标志着高锟达到了事业顶峰。”这代表了高锟夫妇很高的精神追求,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都反映了高锟夫妇哪些精神追求?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高锟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
3.材料作文- (共1题)
一艘货轮缺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惊惶失措的水手们,急得团团转。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仓,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小树。”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乎:“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加压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生之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