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学、民族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动漫、网络直播等不同形态的网络文艺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然而,飞速发展的网络文艺仍存在低俗、庸俗、媚俗、批量生产、原创匮乏等问题,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我国正处于飞速变革的新时代,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而必须立足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阿耐的网络小说《欢乐颂》、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威为全烈讨论的话题。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成为网络文艺书写新时代伟大变革伟大实践的紧迫任务,但注意的是,现实题材数量的简单增加还不能真正改变现有的文艺创作格局,网络文艺要真玉痕一番作为,需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呈现质的提升,需要触及现实生活的呕硬和痛感,传达出你常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而不是白日梦般的欲望叙述。
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晚明戏曲小说追求思想解放之风,“五四”新文学吹响启蒙与救国的号角,当代文学与文艺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网络文艺自然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那么,如何绘写呢?以网络文艺IP为例,自2015年IP成为网络文艺产业热词,像网络作家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连载至今,其全网点击量有近100亿,从网文IP到动画、影视、同名手游、有声书的全方位开发和全产业链运作引爆市场,成为阅文集团的超级IP。如果大IP只是资本力量不遗余力追逐效仿的对象,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那么这就背离了人们对多层次、高品质阅读的期待。当前的网络文艺要练就爆款IP,首先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唯有如此,网络文艺才能展现新时代人民生动丰富的精神风貌,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气象。
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构建出与当代中国的国家实力相匹配并具有持续发展活力和引领力的文艺生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通过翻译平台、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等形式,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但客观而言,与好莱鸡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相比,中国网络文艺扬帆出海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但不必悲观,精良的网络文艺IP在海外市场还是能拥有广阔空间,网剧《白夜追凶》被美国视频网站买入后就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发行。因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的网络文艺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艺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摘编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艺如果能描摹时代画卷就能获得长足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
B.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引起情感共鸣是许多网络文艺作品能引起全民轰动的重要原因。 |
C.爆款IP要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不要注重于资本力量的追逐。 |
D.网络文艺与时代同步伐是指网络文艺要走出国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阐明了网络文艺如何与时代同步伐。 |
B.文章第二段采用例证法论证了网络文艺对改变现有文艺创作格局的重要作用。 |
C.文章第三段以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等内容引出论点,过渡自然,易为读者所接受。 |
D.文章论证时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同时延展到国外与未来,分析问题辩证客观。 |
A.网络文艺不只是指网络文学,还包括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现在已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
B.网络文艺要想在数量积累的基紐此呈现质的提升,就要与广阔的现实时空和国家民族的宏大命题正确对接。 |
C.从当下网络文艺产品供给来看,供大于求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网络文艺作者不得不为流量费尽心思。 |
D.中国网络文艺虽与好莱坞电影、韩剧等相比还存在差距,但从网剧《白夜追凶》的海外发行来看,网络文艺依然可以有美好前景。 |
母亲点灯
冷江
星娃又升官了!全村人都来贺喜。母亲却显得分外平静,一如往常,吃罢早饭,扛起锄头就颤巍巍往门外走。村长说,星娃他妈,这么大喜事,你怎么也得和全村老少爷们庆祝庆祝,怎么说也是咱村出了大人物了!
母亲微微一笑,什么大人物,在做娘的眼里儿子永远都只是个孩子!母亲佝偻着腰身,头上已经有隐隐的白发。辛苦了大半辈子,该颐养天年了,可是庄嫁人不劳动不就等于坐吃等死吗?母亲有自己的逻辑。
星娃六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躺在西厢的床上整夜发烧、说胡话。母亲把煤油灯的光亮调到最小,茫茫暗夜中一星微火,随风摇曳,就像他小小的生命,在艰难的乡村夜晚里苦苦挣扎。母亲脸上充满了焦虑,整夜都在不停地喃喃祈祷。天亮后星娃渐渐疾愈,可母亲却累倒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星娃此后的人生竟然出奇的顺利。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到离家千里的那个大城市。大学毕业后,星娃分产了政府一个重要部门。
母亲那时就很平静,经常告诫星娃,咱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忘!农民就得脚踏实地。
星娃心不在焉地点着头,脑子里却畅想着光宗耀祖的美好前程。
才工作不到三年,就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星娃的自信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星娃忙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去城里住。母亲没有答应,理由是你娃还没成家,等成了家有了孩子,我再去。
又过了三年,星娃成了单位最年轻处长。又娶了局长的千金,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结婚仪式,母亲坚持不去城里,理由是,要办就得回家来办,让你死去的爸爸也沾沾喜气!星娃拗不过,只好在北京办了一次,又哄着妻子回老家再办一次。星娃怕母亲俭省,提前汇款给小舅爷,让代为置办一应事务。母亲这回没有反对,婚礼在老家堂屋前的大院子里举行,邀请了几乎全村所有老少爷们,酒席置办了二十多桌。当天晚上,道喜的人陆续散去,星娃踉踉跑跄地走进里屋,却看到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点亮那盏煤油灯,灯光摇曳,母亲的脸颊上泪光闪闪。
星娃成家了,第二年就有了孩子。母亲去了趟城里,才住一个星期,就让星娃买了火车票急火火往回赶。
这次星娃被破例提拔为副局级巡视员,本来县政府要请母亲去参加一个什么座谈会,被母亲坚决拒绝了。理由是,农村人,见不得大世面!村里左邻右舍齐来道贺,母亲也丝毫没有留面子,该下地照样下地。
村长背着手悻悻离去。小舅爷埋怨母亲,娃发达了,让全村人高兴高兴,咋不给面子呢?母亲自言自语,马跑快了容易脱缰,人跑快了容易跌跤。
母亲的担心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只是放在心里。兴许娃真的能就此一帆风顺呢!
星娃每个月都汇来好多钱,说是给母亲养老的,让母亲别俭省。母亲一分钱都没有花,原封不动地用一个折子给存了起来。又用黄手绢包了里三层外三层,压在了大衣柜最里面一层。
腊月二十九,星娃回了趟老家,和母亲吃了顿年夜饭,第二天早上就匆匆离去。看见母亲还是穿着六年前自己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那套藏红色棉衣,星娃给母亲手里硬塞进一千块钱,让母亲买套像样的新衣服。母亲拿着钱,却一个劲儿地问,娃工作上没啥事吧?星娃不耐烦了,大过年的能有啥事?
转眼到了五月,母亲渐渐听到一些风声。都是从星娃那个北方的大城市传过来的。母亲那一夜整宿没睡,一直在蒸发面馒头。第二天天蒙蒙亮,母亲就打理了好几个包裹,装上所有的馒头,赶到县城,坐上了去那个大城市的头班火车。
夜擦黑的时候,星娃打开门的那一刻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突然来了。当天晚上,母亲坚持不吃星娃从饭店叫的大菜,而是吃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发面馒头。星娃有些手足无措,只好让妻子一起陪着就咸菜吃馒头。
母亲一言不发,吃罢晚饭,从包裹里取出几个物件来。头一个是父亲的遗像,接着是那盏古旧的煤油灯,还有那黄手绢包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折子。母亲把遗像和煤油灯立在电视机柜的顶层上,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扑哧一声,点亮了那盏尘封很久的煤油灯。星娃吃惊地看着母亲,仿佛在穿越一段尘封的历史。
在跳动的火焰中,星娃看见了六岁的自己正躺在西厢房的那张床上,母亲在微明的煤油灯火中整夜祈祷;星娃还看见了四年前在老家的结婚仪式后,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同样是这盏煤油灯下,泪光闪闪……星娃跪倒在母亲膝下,捧着一撂单据,哽咽着说:“姆妈/,你娃不敢忘您的教诲,这是我上任以来上交的所有礼金回单——”
煤油灯依旧闪烁着,在这槐花飘香的夜晚。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处写到星娃升职后的外界反应,这不单突出了母亲的性格、烘托了母亲形象,也反映了趋炎附势、官本位等不良社会现象。 |
B.小说善以细节传神,如“颤巍巍”表现母亲年老体衰,“拿着钱,却一个劲儿地问,娃工作上没啥事吧”, 以外在细节刻画母亲的内心感受。 |
C.小说写星娃“脑子里却畅想着光宗耀祖的大好前程”“母亲渐渐听到一些风声”等,是巧设波澜,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对星娃命运的好奇。 |
D.小说以景物描写结尾,营造了优美的意境,韵味深长,是对母亲教儿良苦用心的赞美,也是对星娃不忘本、廉洁从政美德的颂歌。 |
【小题3】本文以“母亲点灯”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2.情景默写- (共1题)
(1)《离骚》中屈原表达他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追述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时,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英雄兼诗人的形象。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虚实结合手法,将整首词由现实带入对回忆中的战扬场景描写。
3.材料作文- (共1题)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大家并不陌生。过生日,是一种仪式。成人节仪礼,是一种仪式。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沐浴焚香也是仪式。
有人喜欢这种仪式,追求这种有仪式感的生活。他们认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多么可怕。也有人却嗤之以鼻,认为仪式感是“伪精致”对生活的渗透,会导致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还有人认为……
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题量占比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