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洋概述单元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473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1

1.综合题(共4题)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政区:A代表__________半岛,B代表__________洲,C代表__________岛,D代表__________(国)。
(2)判断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亚洲与大洋洲的海峡是________(字母,下同);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____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________;周围有沙漠气候分布,附近盛产石油的海峡是________。
(3)图中四个海峡按纬度高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
A.A—B—C—DB.A—B—D—C
C.B—A—C—DD.B—A—D—C
(4)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
读下图“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哲伦是________(国家)的航海家。读“航线图”回答:________年他的船队从________出发,渡过________洋,绕过________洲南端,进入________洋;后又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________角返回,成功地绕地球一周。
(3)早在________年,著名的航海探险家________就进行了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远航,他从________出发一直西行,目的是去________、________等东方国家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坚信地圆说,认为目的地虽在欧洲东方,一直向________航行也可到达,结果成功地发现有美洲大陆。有趣的是,第一次航行共用了37天到达美洲,次年再去美洲,仅用了20天就到达了。原来,第一次是逆着________(填洋流名称)航行的;第二次是顺着________和________航行的,因而时间缩短了许多。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后一条航线去美洲经商。
3.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5年~1927年使用回声测深法发现了北大西洋中脊,它将大西洋从中央一分为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海底岩层的地磁进行了大量测量,1963年瓦因与马修斯提出了地磁条带分布成因与大洋中脊形成的假说。

(1)以上事件表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处于(  )
A.“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时代B.海洋探险时代
C.科学研究时代D.大航海时代
(2)通过以上材料,说明海洋探索的重要意义。
4.
阅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大洋d具有________特征。
A.有定期的涨落现象B.整个轮廓呈“S”形
C.南部开阔,北部海岸线曲折D.东部海岸线平直,西部海岸线曲折
(2)图乙中的海域②属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大洋。
(3)图乙中的海域①~④属于边缘海的是____________。
(4)图甲中的大洋b和c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9题)

5.
读“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示意图”,图中河流流入的四个海域分别是(  )
A.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地中海、黄海
B.墨西哥湾、地中海、孟加拉湾、东海
C.孟加拉湾、地中海、墨西哥湾、东海
D.几内亚湾、地中海、阿拉伯海、黄海
6.

图中四个海峡中,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①和②B.③和④C.③D.④
7.
读“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8.
读“四大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大洋①是(  )
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9.
读下图,完成下题。

①~④海域中,属于海湾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
人类对于海洋与陆地的关系,“天圆地方”的认识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是(  )
A.15世纪以前B.16世纪以前
C.公元元年D.公元前3世纪
11.
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题。

全球海洋在不同纬度所占比重(  )
A.60°N大于60°SB.赤道地区最大
C.40°N大于40°SD.均在50%以上
12.
由长城站往东,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3.
读下图,完成下题。

与①类海域相比,②类海域具有的特征是(  )
A.潮汐现象明显B.理化性质稳定
C.海流系统独立D.深度深
14.

   2010年5月15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途经下图所示国家和地区,总航程3万多千米,历经4个月,于2010年9月23日返回青岛港。

据此回答下题。

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它将先后途径(  )
A.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
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15.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16.
读下图,完成下题。

从海域③的位置看,它属于 (  )
A.边缘海B.内陆海C.陆间海D.海峡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①遣振(童)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②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4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

③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④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完成环球航行考察。

上述四个事件中,被认为“奠定了海洋科学基础”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8.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经历了18世纪以前的海洋探险阶段、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认识海洋的阶段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全面、系统、科学解释海底地形、海洋的成因以及海陆间、海—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等三个阶段。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下列事件属于第二阶段的是 (  )
A.麦哲伦环球航行B.“挑战者”号的环球航行考察
C.IDOE(国际海洋考察10年)D.DSDP(深海钻探计划)
19.
大航海时期到来的标志是(  )
A.我国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
B.葡萄牙人达·伽马从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
C.意大利人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D.英国人库克4次进行海洋探险,首次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20.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题。


图①中的水域是(  )
A.北海B.南海C.阿拉伯海D.墨西哥湾
21.
关于人类对海洋的科学研究,以下几项科研成果和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A.1872—1876年,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B.20世纪50年代以来,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界已经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D.进入21世纪,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
22.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23.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经历了18世纪以前的海洋探险阶段、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认识海洋的阶段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全面、系统、科学解释海底地形、海洋的成因以及海陆间、海—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等三个阶段。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海洋研究的意义是(  )
A.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揭开许多地球之谜
B.沟通各大洲、联系各国家交通要道
C.体现海洋的战略价值
D.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