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经历了18世纪以前的海洋探险阶段、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认识海洋的阶段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全面、系统、科学解释海底地形、海洋的成因以及海陆间、海—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等三个阶段。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海洋研究的意义是( )
A.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揭开许多地球之谜
B.沟通各大洲、联系各国家交通要道
C.体现海洋的战略价值
D.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3-21 09:5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深度较浅
B.海面风浪较小
C.渔业资源丰富
D.海水周期涨落
【小题2】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A.
B.
C.
D.
【小题3】石沪捕鱼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捕鱼产量增加
B.有利水体净化
C.避免海岸侵蚀
D.资源持续利用
同类题2
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同类题3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是()
①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开发②黑暗、高压、低温、缺氧③地价便宜④隐蔽性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类题4
在台湾澎湖的海滨,矗立着一种古老的人工建筑物——石沪。石沪通常位于潮间带,是利用海水的周期性涨退与鱼群洄游特点而设下的捕鱼陷阱。沪墙是石沪的主体构件,是由具有大量气孔的大块岩石和珊瑚礁碎屑砌嵌在一起而成的。沪墙高大,内壁陡直,甚至在顶端常有一小段卷曲。图甲是台湾双心石沪俯瞰图,图乙为沪墙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渔民捕鱼时鱼群集聚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关于图中沪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为沪内、B处为沪外
B.沪墙质地坚硬,具有层理构造
C.由喷出岩混入珊瑚礁碎屑堆砌而成
D.形态成因与流动沙丘形态成因相同
【小题3】关于石沪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筑沪区平坦开阔,利于集鱼
B.沿岸潮间带均可筑沪集鱼
C.潮差小的区域,集鱼效果好
D.海浪小的区域,集鱼效果好
同类题5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无氧
D.海冰破坏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海洋地理
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