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阅读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情况表
(指数是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1)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内蒙古、新疆土地资源指数高的原因是 。
(2)海南省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总指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指数和 指数较高。该省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3)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指数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 ,造成的原因是 。
(4)黑龙江省生物资源指数较高,主要是因为 丰富。简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5)新疆的气候资源指数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 。为提高该区的生存禀赋能力总指数,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中国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情况表
省区 | 土地资源指数 | 水资源指数 | 水土资源匹配指数 | 气候资源指数 | 生物资源指数 | 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总指数 |
黑龙江 | 93.51 | 47.06 | 73.97 | 15.74 | 79.66 | 61.99 |
内蒙古 | 55.9 | 29.92 | 27.79 | 23.01 | 66.82 | 40.69 |
海南 | 11.64 | 71.57 | 99.0 | 99.84 | 29.54 | 62.32 |
新疆 | 46.62 | 41.03 | 0 | 21.12 | 37.37 | 29.23 |
(指数是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1)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内蒙古、新疆土地资源指数高的原因是 。
(2)海南省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总指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指数和 指数较高。该省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3)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指数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 ,造成的原因是 。
(4)黑龙江省生物资源指数较高,主要是因为 丰富。简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5)新疆的气候资源指数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 。为提高该区的生存禀赋能力总指数,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世博会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

甲 世博会西藏馆展馆外观

乙 西藏交通简图
(1)(多选)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反映“天上西藏”特征的是( )
(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拉萨号称“日光城”,说明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
(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世博会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

甲 世博会西藏馆展馆外观

乙 西藏交通简图
(1)(多选)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反映“天上西藏”特征的是( )
A.位于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上 |
B.地势高,空气稀薄 |
C.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
D.气候高寒,气温日较差较大 |
(3)拉萨号称“日光城”,说明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
(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读东部季风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自然亚区:A ,B ,C
,D 。
地貌单元:E 高原,F (山脉)。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粗线画出我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3)A→D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4)A地区的耕地以 为主,耕作制度是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5)B、C、D三地区中,水运较为发达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6)窑洞主要分布在A、B、C、D四地区中的 地区,该地区人们的主食以 为主;方言较多的是 地区,反映了该地区的区域环境特点是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自然亚区:A ,B ,C

地貌单元:E 高原,F (山脉)。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粗线画出我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3)A→D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4)A地区的耕地以 为主,耕作制度是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5)B、C、D三地区中,水运较为发达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6)窑洞主要分布在A、B、C、D四地区中的 地区,该地区人们的主食以 为主;方言较多的是 地区,反映了该地区的区域环境特点是 。
4.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乙省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
(1)我国骨干铁路的“一横三纵”经过甲省,根据材料一,判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与其名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京沪线
B.a—陇海线 b—焦柳线 c—京广线 d—京九线
C.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D.a—陇海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2)读材料二,判断乙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逐年扩大
B.粮食单产水平逐年下降
C.水旱灾害频发
D.农业部门结构调整
(3)乙省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为甲省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简述甲省要把握这一机遇,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甲、乙两省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影响甲、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省应发挥哪些区域优势,实现经济振兴。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乙省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
| 人口(万) | 城市人口比重(%)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进出口额(亿美元) | 粮食产量(万吨) |
甲省 | 9 768 | 32 | 10 535 | 77.4 | 4 582 |
乙省 | 7 400 | 47 | 18 272 | 2 279.4 | 2 834 |
(1)我国骨干铁路的“一横三纵”经过甲省,根据材料一,判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与其名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京沪线
B.a—陇海线 b—焦柳线 c—京广线 d—京九线
C.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D.a—陇海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2)读材料二,判断乙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逐年扩大
B.粮食单产水平逐年下降
C.水旱灾害频发
D.农业部门结构调整
(3)乙省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为甲省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简述甲省要把握这一机遇,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甲、乙两省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影响甲、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省应发挥哪些区域优势,实现经济振兴。
2.单选题- (共10题)
5.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3~5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区位指数为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
【小题3】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小题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
A.山西、陕西、宁夏 | B.甘肃、宁夏、重庆 |
C.陕西、宁夏、重庆 | D.山西、宁夏、河南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6.
【小题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小题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植被 | B.土壤 | C.气候 | D.地形 |
A.降水 | B.地形 | C.土壤 | D.热量 |
A.西双版纳——竹楼 | B.江南地区——尖顶屋 |
C.陕北延安——窑洞 | D.云贵高原——蒙古包 |
7.
读下图,回答
【小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小题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小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 D.地形不同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⑤⑥⑦⑧ | D.②⑦⑧ |
A.![]() | B.![]() |
C.![]() | D.![]() |
8.
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小题1】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A.从①到② | B.从②到④ | C.从③到⑤ | D.从⑤到⑥ |
9.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懈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诗词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小题2】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
【小题1】诗词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
A.②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④⑤ |
10.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小题1】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小题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小题1】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
11.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分布表,完成各题。
【小题1】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②③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点 | 经纬度 | 海拔 |
① | 22°N,116°E | 1 500~2 000米 |
② | 42°N,118°E | 600~1 000米 |
③ | 41°N,90°E | 2 200~2 600米 |
【小题1】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 B.光照 |
C.坡向 | D.降水量 |
A.热量 | B.降水量 |
C.光照 | D.坡向 |
12.
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各题。

【小题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小题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
【小题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 B.光照较少 |
C.降水不足 | D.积温过高 |
A.南水北调 | B.西气东输 |
C.西电东送 | D.北煤南运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
13.
读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表中的①表示()
【小题2】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小题3】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项目 | (1) | (2) | (3) |
地形 | 高原、高山 | ① | 高原、盆地、山地 |
气候 | ②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气候 |
植被 | 森林、草甸、荒漠 | 森林、森林草原 | 草原、荒漠 |
农业 |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 种植业 | ③ |
【小题1】表中的①表示()
A.盆地、丘陵 | B.平原、丘陵、高原 |
C.高原、盆地 | D.高原、盆地、山地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高山气候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
”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 矿产和能 源资源 | 经济基础 | 发展水平 | 开发程度 |
①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①③② | D.②③① |
3.选择题- (共1题)
15.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