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各题。
【小题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
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
【小题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
【小题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3-22 05:5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图一示意世界某区域,图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如图二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城市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纬度低且受暖流影响
B.夏季降水稀少,受副高和西风控制
C.冬季降水丰沛,受信风和地形的影响
D.气温年较差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小题2】与甲城市所在地区相比,乙城市所在地区( )
A.水热配置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该地,1月降水较少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7月气温较高
D.受到东南信风影响,港口附近风浪较大
【小题3】对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如有河流发育,流向为自西向东
B.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C.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D.造成乙城市气候类型分布最高纬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同类题2
于河、辽河的发源地,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1962年塞军坝林场设立,建设初期,受自然条件制的,造林成活率不足10%,后来林场用高床育苗(如图)等技术措施,使树苗成活率显著提高。经过三代造林人的不努力,森林覆率从12%提高到8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塞罕坝所处自然带为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时林带
D.林向草原过渡带
【小题2】林场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高纬度,气温低 ②降水少,气候干旱 ③土地沙化,土壤贫瘠 ④开围放垦和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高床育苗主要影响树苗生长期过程中
A.改善土壤结构
B.冬季积雪掩埋
C.难免风沙堆积
D.补充土壤水分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北海道、九州、本州
D.九州、本州、北海道
【小题2】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
A.④
B.③
C.②
D.①
【小题3】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是因为
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C.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
D.气候温暖湿润
同类题4
读“中、美两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比较甲、乙两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厚
B.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C.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D.冰川侵蚀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
【小题2】比较城市①和城市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
C.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
D.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同类题5
读图,完成下列试题。
【小题1】该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亚欧板块张裂的影响
B.非洲板块张裂的影响
C.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D.非洲板块挤压的影响
【小题2】当地居民冬季供暖的主要能源来自于
A.水能
B.风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小题3】7月份该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