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将在此次科考中确定选址。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材料一 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将在此次科考中确定选址。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
2.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总面积64.62万km2,目前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水蚀导致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3.41万km2。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干沟纵剖面的治理措施。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2)据图分别说明该干沟中的峁顶(边)、陡坡、缓坡和沟谷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3)打坝淤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说明图中淤地坝的主要作用。
黄土高原总面积64.62万km2,目前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水蚀导致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3.41万km2。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干沟纵剖面的治理措施。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2)据图分别说明该干沟中的峁顶(边)、陡坡、缓坡和沟谷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3)打坝淤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说明图中淤地坝的主要作用。
2.单选题- (共7题)
3.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小题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流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小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 B.防风固沙 |
C.保持水土 | D.保护农田 |
①河水流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4.

【小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小题2】该区域可能位于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A.扩大沼泽地 | B.退耕还草 | C.减少建设用地 | D.植树造林 |
A.云贵高原东部 | B.松嫩平原中部 |
C.黄土高原中部 | D.内蒙古高原西部 |
5.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
C.形成两地自然环境的外力作用相同 |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
A.石油资源丰富 |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
6.
下面是某次地震前后某区域的对比照片,左图是地震前拍摄的图像,右图是地震后拍摄的图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获得此组照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2】政府对此次灾害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3】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的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

【小题1】获得此组照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A.RS | B.GIS |
C.RS和GPS | D.GIS和GPS |
7.
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小题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小题1】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 |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 |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8.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小题3】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小题1】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主要原因是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加工不足 |
D.结构单一,产业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不高 |
A.水能 | B.天然气 | C.铝土矿 | D.钢铁 |
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