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337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2题)

1.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2.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 间”互动模式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
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督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

菩萨蛮

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注释] 写于南宋初年。作者送别妻子去南方。
【小题1】“江城烽火连三月”化用了诗人 《春望》诗中的句子。
【小题2】对作品赏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出了离别时的特定背景,为避战乱,送别妻子去南方。
B.“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描绘了一幅夫妻惜别的画面,折射出他们内心不堪其悲的难言之痛。
C.“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写出了丈夫盼望妻子寄回家书的急迫心情。
D.这首词描述了词人送别妻子的全过程,创造出了送别的浓郁的悲剧氛围。
【小题3】对作品中的划线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写一段赏鉴文字。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属 如    愀然    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顺流而东也”中“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鱼虾而友糜鹿B.火尚足以
C.秋水至,百川灌河D.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小题3】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句是( )
A.而今安在哉B.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为其然也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
【小题6】“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填战役) 的往事。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5.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④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见君帑⑤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②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③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④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⑤帑:音 tǎng,库房。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向   质   果  缘
【小题2】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自追及,告以不堪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D.闻公欲以嫁女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驵舞秤权阴厚整”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与猾驵计B.则或咎欲出者
C.后世之谬传而莫能名者D.孰能讥之乎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小题5】危整对驵的态度是 ;事例中三人的共同品质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文人与山

⑴“庐山,没有了文人本来也不要紧,却少了一种韵味,少了一种风情。”这是余秋雨的一句话。不排除文人的自作多情,但不得不承认,山不在高,有“文”则名。

⑵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于是,泰山成为天下名山。这引得无数文人都想登到山顶,领略一下“小天下”的滋味。杜甫就发过宏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后来还真登上了泰山之巅,在日观峰看日出。

⑶“凌绝顶”就真的征服了山吗?孔子、杜甫,虽已在历史长河中激起绚丽的浪花,但作为肉体的生命终究如电光石火逝去,而泰山仍然巍峨屹立。正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⑷看来,山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暗含时间的张力,“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力和豪情,终究敌不过铁定的自然规律。山就像一位稳重、长寿的智者,无言然后德厚,让人心生敬仰。

⑸至于诗意地山居,一直以来是凡俗之人的奢念。

⑹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里的隐者,如仙人一般缥缈洒脱,我猜想这隐者并不是真有其人,倒像贾岛自己,厌倦了滚滚尘世间的车马喧嚣、人声鼎沸,于是虚拟了一段与童子的对话,也算是“身在红尘,心在青山”的一种吧!

⑺那么纵然征服不了山,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何不坐下来与他交朋友?

⑻“幸有我来山未孤”,不知哪个诗人说的,霸道里面分明有心虚的寂寞,还是像李白那样比较好,独坐敬亭山,把青山作为知己,与之深情对视,“相看两不厌”;辛弃疾也不错,与青山眉目传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种平起平坐,不卑不亢的态度,虽然有一定自恋情结在里面,但真正的“山人合一”,正是这种境界。

⑼而有意思的是,“青山有幸埋终骨”。李白和辛弃疾死后,都魂归青山,算是真正的“山人合一”了。李白去世后,本来是殡于龙山东麓的,但他生前仰慕南朝诗人谢灵运,曾发下过“悦谢家青山”、“宅近青山邻谢眺”的夙愿。五十年后,后人将他的遗骨迁葬于安徽的青山,让他和谢灵运做了“邻居”;而辛弃疾去世后,葬于江西铅山县的阳原山中,当地人为了纪念辛弃疾,改此山为稼轩山。

⑩山是文人远隔尘世、隐居避世的一个古典的符号,文人的魂梦总与青山相牵。

⑾很喜欢元朝宋方壶的《山坡羊》那句“青山相待,白云相爱”。后来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作者为了表现黄蓉的聪明伶俐,写她面对“渔樵耕读”中的樵子,唱的正是这首《山坡羊》。后来有人戏称这是“宋代才女唱元曲”,金庸写书时可能尚未想到这一点,但也说明他对这首曲子太喜欢了,以致犯下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青山相待,白云相爱”,视富贵如浮云、隐居青山不求功名的洒脱,何等令人向往!

⑿青山不仅可以做朋友,还可以当书来读。

⒀清代文人葛庆增有诗云:“书是青山常乱叠,灯为红豆总相思。”

⒁书是青山,这是文人专用的比喻,非常绝妙。

⒂反过来说,青山其实就是一本书。

⒃走近一座青山,就是打开一本好书,崎岖的山路恰似跌宕的文思,巧夺天工的奇石宛如字字珠玑,游山像读书,既有“山重水复”的困惑,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⒄而登不同的山,就是读不同的书,即使是登同一座山,也会“横看成岭侧成峰”,就像同一个人各个年龄段读一本书,滋味不尽相同。

⒅初次见山,是见山是山,这是读山的第一境界,正像读书的第一阶段,初读一本书,是见书是书,只是停留于表面现象,没有深入。

⒆然后,见山不是山,正如见书不是书,阅读者开始怀疑、探究。

⒇最后,见山还是山,终于了悟,正如见书还是书,不过这是读懂了人生这部大书。

【小题1】根据文意,解释第(3)段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含义。
【小题2】文章主要写了三点内容,它们是:
(1)山不能被征服,只能让人敬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简述第(11)段中“青山相待,白云相爱”的修辞表达作用。
【小题4】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山,大致是由于对山的敬畏之心。
B.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其中蕴涵着诗人寻求归隐的思想感情。
C.只有死后归葬于山,才能体现文人“山人合一”的精神理想。
D.举金庸之例说明文人创作中也会有小瑕疵的。
E.“见山是山”在初次和最后一次的含义是不同的。
F.山是可以用来读的,因为它是你的朋友。
【小题5】文章最后把山比成书,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筝趣话

索鸿英

人是万物之灵,凡想得出的,总是要设法做出来,风筝便是生动的一例。我们祖先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实在羡慕,又看见风吹落叶飞舞,便萌生了风筝的创意。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巧匠鲁班就“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还有“墨之作木鸢,三年而飞”。到了汉朝,人们用竹制作框架,糊上纸或丝绸,以绳牵之,放飞空中,名曰“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吹竹笛,发出嗡嗡如“铮”声,因而取名“风筝”。我国人民喜爱放风筝,春、秋两季,尤其是早春时节踏青放风筝已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②说起放风筝,人的心态也是各异。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同是在放风筝,心情就大不相同。薛宝钗放大雁风筝是心情舒畅,春风得意,怡然自乐。林黛玉放风筝是要“放晦气”,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将黛玉的风筝咯登一声齐根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去了”。贾宝玉却是借景抒情,故意把自己的风筝线剪断,让自己的风筝去与林黛玉的风筝“两个作伴儿罢”。曹雪芹在这里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真是妙笔生花,其实他本人就是风筝高手。

③在科学家那儿,风筝又别有一番风采了。我国明代王逵在《蠡海集》中,记载了用纸鸢测风的试验。最著名的要数“万户飞天”试验了。我国明代有一位向往飞上天空的科学家万户,他制造了两个大风筝,并排安放,然后将一把椅子固定在风筝之间的构架上,并在椅子背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一切就绪,他坐在椅子上,命人用火将火箭一齐点燃。他想利用火箭推力和风筝升力,升入天空。结果一声轰鸣,万户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试验未能成功,十分悲壮。但是,万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风筝和火箭升空的人。1945年,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基姆在他的著作《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中,生动描绘了万户的事迹。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醒目地标明:“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火箭写上了万户的名字:wanhoo。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天先驱者,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行山”。

④关于“雷电是什么”的问题,也困扰了人类数千年。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密者,就是风筝。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丝稠做了一只大风筝,并且在风筝顶端安装了铁丝,风筝线的下端系上铜钥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里,富兰克林做出了“天空乌云中是否存在电荷”的猜想。如果有,他要利用风筝把乌云中的电荷引下来,装入莱顿瓶,进行研究。于是,他与儿子威廉冒着生命危险,把风筝放上天空。当雨水打湿了风筝和绳子,他发现大量电荷从铜钥匙进入到莱顿瓶,使莱顿瓶充电,用充得的电荷做电学实验,与地面普通物体带电情况完全一样。由此可见,雷电既不是“上帝之火”,也不是“毒气爆炸”,而是自然界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风筝功不可没!

⑤如今世界在能源危机阴影中徘徊,有人又想起了风筝。科学家发现,放风筝利用高空强劲而稳定的风力发电的成本,比传统的风力涡轮机发电成本要低75%,前景诱人。意大利一家公司巧妙制成风筝发电系统,因此获得了“2006年世界再生能源奖”。

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是当前世界课题。德国工程师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用风筝拉动的货轮“白鲸天帆”。利用那里强劲而稳定的风力,拉动货轮前进。据说风力可以节省10—50%的燃料,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7年12月15日,“白鲸天帆”货轮从德国汉堡市起航,经大西洋驶往美国休斯敦市,成为航海一大奇观。

⑦我国改革开放,风筝作出的贡献也令人瞩目。我国潍坊市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世界各国朋友竞相展示风筝技艺,增进友谊,促进了投资和贸易,可谓“风筝搭台,经济唱戏”。发明风筝是创新,而巧妙利用风筝也是创新,并且是硕果累累,古今绵延不绝。

【小题1】文首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2】第②段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小题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风筝的创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巧匠鲁班。
B.民间喜爱放飞风筝是因有早春踏青的习俗。
C.“万户飞天”是足以让后人纪念的标志性的试验。
D.文中运用引用、反问等方法来阐述“风筝趣话”。
【小题4】依照文意,标题中的“趣”字与人类生活中哪些方面相关?
【小题5】有人说文末提及“改革开放”与风筝关系不大,你以为如何?请说说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