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6题)
1.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5.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