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226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与刘禹锡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
B.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有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曾称赞这些作品为“西汉鸿文”。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D.海明威,美国作家。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
3.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食埃土B.外连横而诸侯
C.卷天下D.赢粮而
4.
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理解: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理解: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理解:承继先前的基业,由于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理解: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斧斤时入山林    君臣固守窥周室
B.寡人之国也 师不必贤弟子
C.青,取于蓝 吴起……赵奢伦制其兵
D.顺风呼 则群聚笑之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以战:比喻  王无岁:犯罪
B.金砺则利:接近、靠近   舟楫者:借助
C.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 收天下之:军队
D.士大夫之:家族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2.句子默写(共1题)

7.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___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7)臣与将军______________,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项王默然不应。
(9)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庄不得击。
(10)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1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
(14)向之所欣,____________,已为陈迹。
(15)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1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1)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3)况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侣鱼虾而友麋鹿。
(2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
(2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
(29)桑之未落,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0)___________,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
(3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3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3)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35)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3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
(37)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8)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39)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0)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十。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语曰:“曷不畜鸭雏?”僮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2)如也。既晡(3),僮将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4)之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取材于《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释:(1)消摇:“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晡:傍晚。(4)蠛蠓(mèi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5)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僮而去   趋:快步
C.僮将而归 筐:箩筐
D.之以淳朴 囿: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凭栏语曰  行安俗美
B.其声呴呴然  然则兹观也
C.曷不畜鸭雏? 造化不能育物
D.竿,则遂群奔水中  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是非不善畜也,(乃)畜不以水也。
B.稍出之水涯,(僮)惶惶然惊愕不已
C.(鸭)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
D.及其久也,(则)教成而化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鸭叫声稚嫩,羽毛洁净油亮,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这些小鸭子玩。
B.长在盆里的小鸭萎靡不振,甚至倒毙,这是无水蓄养的缘故,与作者、僮仆无关。
C.回归水池的小鸭生机勃勃,热闹非常,这既证明了前面的错误,也为下文说理蓄势。
D.作者借“养鸭”说“育民”的道理,强调顺应百姓本性,才能教化大行,天下大治。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
【小题6】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结合文本中“育鸭”的过程,简要回答他从中悟出什么样的“育民”道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抻 面[注]

阿 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小题1】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题2】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5.材料作文(共1题)

10.
根据所给材料作文。

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1)有人认为,这种播撒书香的方式好似以前的“漂流瓶”,给人一种神秘感和浪漫情调;有人认为,微信QQ等各种社交软件的发展可以加速图书漂流活动的普及,让读书不再孤单;有人认为,诚信自律是漂流书能否持续漂流的关键……对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思考和认识?请以“我看漂流书活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合理论证,不少于700字。
(2)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请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不少于7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