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224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5

1.话题作文(共1题)

1.
阅读冰心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啊!

要求:请从小诗中引出话题,自拟题目,围绕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邑有淫祠,每祀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注)①擿发奸伏:揭露奸邪,举发阴私。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春秋》诸史 ②以中怒    ③每祀有蛇出户 ④潍民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聘郡学正     部民所詈
B.沉神像江     民安
C.百姓爱 上官令民送牛羊陕西
D.山东兵常牛羊代秋税   振之清风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3.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今人之诗例无精彩,其气夺也。夫气之夺人,百种禁忌,诗亦如之。富贵中不得言贫贱事,少壮中不得言衰老事,康强中不得言疾病死亡事,脱或犯之,人谓之诗谶,谓之无气,是大不然。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荆公方大拜,贺客盈门,忽点墨书其壁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坡在儋耳作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岂可与世俗论哉!予尝与客论至此,而客不然予论。予作诗自志,其略曰“东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余万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骐骥略玄黄”云云。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注)①诗谶:所作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②儋耳: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
【小题1】甲文所提到的“荆公”即________,请概述文中荆公的异于世俗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
【小题2】乙文中能印证甲文“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观点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
【小题3】甲乙两文都提王维的画,其用意却不相同,请指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写诗要有所忌讳,不然会成为一种不祥的预言。
B.今人写诗照例没有精神文采,是因为诗歌的气势被剥夺了。
C.王维的画常常不问季节,将各种不相干的花随便画在同一幅画上。
D.从苏东坡的诗中可见苏东坡因平生遭遇太多灾难而只求一死。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

(2)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

(3)这里只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4)首先,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例如,欧几里得平面[注]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

(5)希腊文化的背景形成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也正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制定了一个标准。

(6)就数学本身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出的。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之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还是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

(7)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

(8)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宇宙最深处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麦克斯韦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种深层次的研究是能破除迷信的,它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

(9)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

(10)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孟子自嘲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数学家只需要换一个字:“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任何科学要发展都得变,但只是在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发生矛盾时才变。

(11)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之一。

(12)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绪言》,有删改)

[注]欧几里得平面,指以欧几里得平行公理为前提的平面。欧几里得是古希腊数学家,他的《几何原本》一书,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小题1】联系上下文,“泽被天下”在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9段化用孟子的话,说“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是为了说明________。
【小题3】从全文来看,数学的特点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希腊文化背景对数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所探讨的是宇宙中某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B.在数学面前,无论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
C.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
D.数学扎根于理性,它将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小题5】作者认为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如水的越剧

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

②很难想象一百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一种奇迹。许是因了江南之水太多清丽柔美的滋润,江南之地太多烟雨岚风的漫漶,一出“小歌班”,几许半农半艺人,“绍兴文戏”的越剧便如三月里的桃花汛,在乌檐粉墙的江南,在鹂啭莺啼、家家枕河的江南恣意泛滥开来。同样是诞生于江南的戏剧,总以为昆曲的尊贵太精致而典雅,只迎合通儒硕彦、显绅名士作阳春白雪的把玩和品尝;绍剧的阳刚又太浓烈而铺张,仅能为壮士侠客、忠臣武将作慷慨激昂的鼓噪和张扬。惟有越剧才是一条灌濯沃野的河流,在吸收容纳昆曲、绍剧、滩簧、京剧以至话剧、舞蹈等诸多精华的同时,更构筑起一座美妙的岛屿,让所有热爱江南戏剧的人们无不以登临为乐。

③就像婉约清丽的江南之水体现了江南的本性一样,曲调和唱腔同样以委婉柔美著称的越剧,亦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特质。四工调的明快恰如春天里的桃花汛,弦下调的幽怨仿佛深秋中的芭蕉雨,而尺调作为越剧最主要的唱腔,那一份无以复加的洒脱和柔美,更似初夏时节新绿荷塘里孟浪的涟漪。袁雪芬的纯朴真切,傅全香的跌宕多姿,戚雅仙的迂回沉郁,尹桂芳的流畅雅儒,范瑞娟的奔放淳厚,徐玉兰的烂漫华丽……这一切无不皆是江南之水形态的聚合,品性的张扬。

④曲调和唱腔是如此,越剧的器乐无疑亦是江南之水的天籁和传真。越胡荡漾出十里蛙声出山来的逶迤,二胡盘桓着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缠绵,琵琶的起伏里具春江花月夜的纷繁,洞箫的呜咽中看听雨到天明的惆怅。至于赋予越剧另一名称“的笃班”的鼓板,清脆的击打里分明更是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和野趣了。

⑤越剧所演绎、所展示的情感审美,尤其是女性情感的审美,其内涵和形态也已如江南之水的绮丽和丰沛一样,是何等缤纷和华美了。《红楼梦》里焚稿葬花的林黛玉,渗透的是一腔彻骨的愁怨和苍凉;《白蛇传》中断桥寄情的白素贞,洇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血手印》里的冤屈、《祥林嫂》中的苦难、《碧玉簪》中的贤良、《柳毅传书》里的烂漫……一部越剧大典,何尝不是水做骨肉的江南女性乃至中国女性情感、命运的演示台。总说柔情如水,如水的越剧却让如水的柔情化为冰、化为火,化为永远芬芳在江南天空上的一坛坛“女儿红”,让每一个品尝过越剧的人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

⑥“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愁”,“既然你说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哥”。当一阵阵水样委婉的唱腔、一声声水样妩媚的娇嗔,在江南的乡野市肆间、在江南的谷场河流上悠悠沉浮的时候,那是如水的越剧在水样地流淌。

【小题1】文章第(1)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四自然段“传真”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列举大量越剧剧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主要从越剧的诞生到______ ----________----越剧的情感审美等方面依次说明越剧艺术的特色。
【小题5】请结合本文内容,为越剧艺术写一段简介。(80左右)

4.其他(共1题)

6.
解释下列加点字:
(1)明主不
(2)故兵无势  
(3)知尔丑
(4)不似尔之自多于水乎    
(5)七月既    
(6)歌而和之
(7)杯盘狼
(8)而葬之    
(9)则或其欲出者
(10)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话题作文:(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