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如水的越剧

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

②很难想象一百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一种奇迹。许是因了江南之水太多清丽柔美的滋润,江南之地太多烟雨岚风的漫漶,一出“小歌班”,几许半农半艺人,“绍兴文戏”的越剧便如三月里的桃花汛,在乌檐粉墙的江南,在鹂啭莺啼、家家枕河的江南恣意泛滥开来。同样是诞生于江南的戏剧,总以为昆曲的尊贵太精致而典雅,只迎合通儒硕彦、显绅名士作阳春白雪的把玩和品尝;绍剧的阳刚又太浓烈而铺张,仅能为壮士侠客、忠臣武将作慷慨激昂的鼓噪和张扬。惟有越剧才是一条灌濯沃野的河流,在吸收容纳昆曲、绍剧、滩簧、京剧以至话剧、舞蹈等诸多精华的同时,更构筑起一座美妙的岛屿,让所有热爱江南戏剧的人们无不以登临为乐。

③就像婉约清丽的江南之水体现了江南的本性一样,曲调和唱腔同样以委婉柔美著称的越剧,亦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特质。四工调的明快恰如春天里的桃花汛,弦下调的幽怨仿佛深秋中的芭蕉雨,而尺调作为越剧最主要的唱腔,那一份无以复加的洒脱和柔美,更似初夏时节新绿荷塘里孟浪的涟漪。袁雪芬的纯朴真切,傅全香的跌宕多姿,戚雅仙的迂回沉郁,尹桂芳的流畅雅儒,范瑞娟的奔放淳厚,徐玉兰的烂漫华丽……这一切无不皆是江南之水形态的聚合,品性的张扬。

④曲调和唱腔是如此,越剧的器乐无疑亦是江南之水的天籁和传真。越胡荡漾出十里蛙声出山来的逶迤,二胡盘桓着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缠绵,琵琶的起伏里具春江花月夜的纷繁,洞箫的呜咽中看听雨到天明的惆怅。至于赋予越剧另一名称“的笃班”的鼓板,清脆的击打里分明更是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和野趣了。

⑤越剧所演绎、所展示的情感审美,尤其是女性情感的审美,其内涵和形态也已如江南之水的绮丽和丰沛一样,是何等缤纷和华美了。《红楼梦》里焚稿葬花的林黛玉,渗透的是一腔彻骨的愁怨和苍凉;《白蛇传》中断桥寄情的白素贞,洇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血手印》里的冤屈、《祥林嫂》中的苦难、《碧玉簪》中的贤良、《柳毅传书》里的烂漫……一部越剧大典,何尝不是水做骨肉的江南女性乃至中国女性情感、命运的演示台。总说柔情如水,如水的越剧却让如水的柔情化为冰、化为火,化为永远芬芳在江南天空上的一坛坛“女儿红”,让每一个品尝过越剧的人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

⑥“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愁”,“既然你说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哥”。当一阵阵水样委婉的唱腔、一声声水样妩媚的娇嗔,在江南的乡野市肆间、在江南的谷场河流上悠悠沉浮的时候,那是如水的越剧在水样地流淌。

【小题1】文章第(1)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四自然段“传真”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列举大量越剧剧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主要从越剧的诞生到______ ----________----越剧的情感审美等方面依次说明越剧艺术的特色。
【小题5】请结合本文内容,为越剧艺术写一段简介。(80左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5 06:5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 3000 多元,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 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 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帮农民致富,李保国从一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三十多年如一日,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收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D.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几乎没有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
B.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C.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小题3】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简要分析。

同类题2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莳,“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李莳: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李莳: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
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
李莳:可以看到一半的银河系,往南可以看到天赤道以南十几度的天区,比之前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观测范围大两倍以上。
“中国天眼”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推动我们创建更有挑战性的巡天模式,即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脉冲星搜索、气体星系搜索、银河系中性氢成像和快速射电源搜索。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做了实验,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构建出比较有效的扫描巡天模式,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
(取材于2017年9月5日《广州日报》的相关文章)
【小题1】新闻稿中的小标题,往往用来概括、介绍稿件重点内容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列最适合做材料二第三个小标题的一项是
A.可以看到一半银河系B.四大目标同时扫描巡天
C.多科学目标都将实现D.构建有效扫描巡天模式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竣工,目前还处在调试阶段。
B.发现脉冲星,对研究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意义重大。
C.借助发现中性氢,可发现新的星系,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
D.“中国天眼”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
【小题3】根据材料二,下列形容“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特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紧锣密鼓B.循序渐进C.一马平川D.任重道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融合渗透,构成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关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城镇化建设如能兼顾人文保护,就可能不会使“乡愁”成为令人遗憾的“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的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留住乡村记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乡村记忆保护问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性保留有价值的乡村记忆,体现出了辩证思想。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宗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即使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也不能说明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虽然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但乡村记忆的内涵仍应保持不变。
D.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携程游学平台发布了“2019暑期游学消费排行榜”,统计了全国15个游学主要出发城市2019暑期消费价格:广州游学人均花费11963元,全国最高,其次是北京10380元和上海9830元。在K12阶段学生中,游学消费按照年龄递增。各年龄段消费最高的分别是珠海小学生、上海初中生、广州高中生,分别为5963元、12263元和20852元。

怎么选择靠谱的游学产品?业界专家呼吁,家长选择游学不应该一味求贵,而应优先考虑产品的含金量、性价比、孩子感不感兴趣、行程合不合适。而哪类产品更受欢迎?“暑期游学产品人气排行榜”显示,从网上预定看,今年暑期增长在100%以上的10条黑马产品中,8条客单价在10000元以下。其中一条“趣玩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导览课行程,邀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上海市遗传学会成员担当导师进行讲解,单价在180元,暑期上单量同比增长540%。而海外游学方面,让孩子学英语也不一定要报名三四万的游学团。一条售价仅5600元(目的地参团)的英国家庭教师寄宿深度体验游学今年暑假也走红了,上午三小时的语言交流,住老师家深度体验英国民间文化,下午老师和学生一道出游购物,非常自由也能学到东西。

(摘编自《人均花费8641元 家长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南方日报》2019年8月16日)

材料二:

“是否应该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或者补习班,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青岛市家校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管相忠说,应该量力而行、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风消费。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暑假时间,做到有计划有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管相忠说,现在市场上举办的夏令营水平参差不齐,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谁能拉到学生谁就能办。“专业性差,教育目标不明确,方案设计不规范······一些夏令营的整体设计就有问题。我国对夏令营的市场监管仍存在不少中间地带。建议相关部门从源头上进行监管,比如举办的机构需提交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后方可给予资质审批。”

“关于暑假期间对孩子的陪伴,大部分有工作的家长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家里又没有老人可以看管,孩子长时间独自在家又不安全,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管相忠表示,暑假里的孩子去哪里?也反映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民生现实问题,在社区搭建更多的公益教育平台,为放假的孩子提供精彩的活动和教育资源,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也期待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除了参加夏令营,孩子的暑假还应该有哪些元素呢?专家认为,孩子的成长就如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在育儿过程中,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家长要有“培根”意识,把孩子时间和空间用在根部位置,比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良好的品德等,根深才能叶茂。北山二路小学校长杨伟说:“现在很多家长把过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枝叶’上,放在知识的补充上,而知识的补充是一个无底洞,这难免会让部分家长产生焦虑情绪。至于暑假,既然国家规定了假期的存在,就应该好好规划这段时间,进行根部培养。可以鼓动孩子假期多阅读、练字,多参加社会实践(含家务劳动),多锻炼,多亲近自然,鼓励发展兴趣特长等,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摘编自《青岛日报》2019年7月30日)

材料三:

如何让游学健康发展?“游学”增长迅速既是教育领城也是服务业的一场供给侧改革。业内人士说,作为一种新的“游&学”业态,在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也存在着怕承担安全和经济责任的隐忧。陈曦建议,教育部可以联合市场监管等多部委对涉及此类业务的机构和游学团进行审核,确立“星级名单”进行推荐,便于家长选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游学机构和游学项目,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还是安全保障,但游学市场属于典型的交叉地带。”因此,家长应选择正规机构,并切实了解和考察所选机构推出项目的安全保津措施,以及以往该机构出行的安全系数。

据了解,现在很多高校寒暑假也有“开放日”,高校假期也有对中学生开展的各种夏令营活动等,许多家长却了解甚少。业内人士建议,我国的多所知名高校也可以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游学团”,惠及更多学生。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说,夏令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确实能起到作用,但并不一定要去国外才有收获。他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国内名校,还有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如果孩子喜欢读书,可以带他们去本地有名的书店。去美术馆看画展,听专家讲座等,同样都能够拓展孩子视野。

(摘编自《中小学生暑期“游学”热背后的“花头经”与“冤大头”》)

【小题1】下列对“游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游学平台的统计数据看,广、京、沪三地人均游学花费高于国内其他主要游学出发城市,在各年龄段消费的比较中,广州高中生的游学消费居于榜首。
B.诸多的游学产品中,像博物馆导览课这样的文化路线,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价位不高,可谓“物美价廉”,市场反应热烈。
C.有些游学夏令营的整体设计明显存在问题,却能活跃于游学市场,这是家长的盲目跟风消费造成的,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切身利益。
D.游学现象折射出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即大多有工作的家长无法陪伴假期里的孩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令营对孩子成长有一定作用,但家长更应遵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暑期生活。
B.家长需要理性管理孩子的暑期生活和教育,应更注重习惯的养成、品格的培养和精神的滋养。
C.游学现象的兴起,透露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和攀比心理,理性不足。
D.游学增长迅速涉及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正视问题,积极参与管理。
【小题3】如果你的亲友(家长)想让孩子参加暑期“游学团”,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你对他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向王洛宾告别的灵堂里,没有低沉的哀乐,回响在那里的是一曲__________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改编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是《达坂城的姑娘》。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遇见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从他嘴里听到一首很新鲜的曲调,便上前和他攀谈。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有人会笑话他。王洛宾说:“你就把我当成戈壁滩上的石头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果然,司机__________地唱了起来。王洛宾一边跟着哼唱,一边快速记谱,“新疆有个达坂城,姑娘长得美……”(  )。那时候,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他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调皮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__________。

王洛宾的歌,是民歌,又不像民歌。他已把民间歌曲和艺术歌曲,融合到一种__________的境界。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的原因,是因为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脍炙人口 油然而生 不翼而飞 浑然一体
B.口碑载道 情不自禁 不胫而走 浑然天成
C.口碑载道 油然而生 不翼而飞 浑然天成
D.脍炙人口 情不自禁 不胫而走 浑然一体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B.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C.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就是王洛宾从这些原始的乐句里筛选、提炼出来的
D.经王洛宾的筛选、提炼,一首简洁、流畅的乐谱从这些原始的乐句中产生了
【小题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是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造成的。
B.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在于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C.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在于他自己将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D.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在于他将自己真正走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