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5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评价该诗“起结次第皆称”,意为诗歌行文结构颇为自然严谨。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山南①行
宋陆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略东西出。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②上冷云低,丞相祠③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注:①山南:即终南山之南。②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信的坛。③丞相祠:指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标题“行”可以判断这是乐府诗,全诗语意连贯,结构严谨,如行书般流畅自然。 |
B.首句交代了时间,以下三句描述了沿途所见景象,昂扬欢快,为全诗定下了高亢的基调。 |
C.第六句写了山南民众喜欢荡秋千、踢球等习俗,充分体现了上句中“气俗豪”的特点。 |
D.国家失去中原四十多年了,山南之行促使作者思考改变作战策略,对收复失地充满信心。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本诗写于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感遇》组诗。葳蕤:枝叶繁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诗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本诗写于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感遇》组诗。葳蕤:枝叶繁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行文不太符合诗文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却做到了前后呼应,结构较严谨。 |
B.诗的五、六句中,“坐”有久坐之意,表达出生发的爱慕之情深刻而浓烈。 |
C.诗人用 “谁知”实现了由写物象到写人的转折,那些“林栖者”即指隐逸之士。 |
D.全诗诗意温雅深邃,却又自然贴切,有平易之风,而毫无造作之痕。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词的下阕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此词作于北宋元丰六年被贬官郴州途中,途经岳阳楼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写景开篇,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一种浩渺又凄清的意境,烘托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心境。 |
B.“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之典,两诗均通过设宴饯别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绵长的惜别之情。 |
C.下片“醉袖”二字,以衣饰代人,前着一“醉”字,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结构上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呼应,体现诗歌运思绵密之妙。 |
D.全词内容层次跳跃,但结构衔接自然。以写景始,以写景终,同时写景与抒情相得益彰,使情感表达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