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2001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1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途舍》)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7)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8)操千曲而晓声,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任参谋一职。②一枝安: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句。

【小题1】首联“_____________”二字,是一诗之眼。
【小题2】对这首唐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秋幕府井梧寒”,环境的“清”、“寒”,烘托了心境的悲凉。
B.颔联听觉(“声”)与视觉(“色”)相结合,写清秋的寂寞萧条。
C.风尘漫漫、关塞荒凉,自己却行路困难,只好“已忍伶俜十年事”。
D.前四句虽偏于叙景,而景中有情;后四句虽重在言情,而情触景生。
【小题3】尾句化用了《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④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⑤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主背亲_______________
(2)汉节牧羊______________
(3)自陈道_______________
(4)汉使曰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此时降武 君我降
B.空身膏草野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与君兄弟  匈奴为神
D.幽武,置大窖中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女)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小题4】结尾“须发尽白”四字写出了苏武的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第①节为例,简析作者是怎样用衬托的手法塑造主人公苏武形象的?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净因院画记

苏 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厌:满足。③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

【小题1】苏轼,字___________,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小题3】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照夜白

刘墉

15年前,她丈夫逝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尺,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仿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注)照夜白:唐玄宗坐骑,曾随其南征北战,立功无数。韩斡:唐代画家,尤工画马,《照夜白》为其代表画作。

【小题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逝:注音: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
【小题2】本文与栗良平的小说《_______________》的立意有异曲同工之处。
【小题3】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文中画线段的表达效果。
【小题4】对本文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丈夫辞世朋友操心母子却无畏,为下文表现母子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作铺垫。
B.丈夫留下的“名画”虽是假的,但至少能表现他对收藏、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
C.男士与“我”的偶遇过于巧合,违背了生活真实,令人生疑,是本文的致命伤。
D.儿子之所以觉得自家的假画比真画还真,因为其间凝聚着他对父亲的追思怀念。
E.本文构思精巧,悬念丛生,在相互的体谅与关怀中表现出令人感动的母子深情。
【小题5】综观全文,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起什么作用?
【小题6】文中说“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依据文意,请续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乾隆能上房吗?

冯骥才

⑴前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红极一时,大清乾隆皇帝摇身一变,成了英俊的武生,背刀仗剑,抬腿上房,飞檐走壁,横扫群恶,一边还和各样美女胡搂乱吻,纠缠不休。一时,对这部大大离谱、纯属虚构的电视剧褒贬皆有。褒者说,通俗作品不必认真,不就为了找个乐吗?贬者说,编造总要有“度”,要对历史负责,对知识负责,这样会使年轻人误以为乾隆原是个浪荡公子。争论从来不会有结果。再说,人家剧名上明明写着“戏说”嘛。就这么一部“戏说”,还会闹出乱子?

⑵没料到,如今已是“戏说”的天下了。

⑶耍刀舞棒的远非乾隆一个。历代君主,东西洋人,老僧老道,村女渔姑,骚人墨客等等——连唐伯虎和纪晓岚也身怀绝技,动辄一掀桌子,杀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正史全成野史,正剧全成闹剧,真人全成戏人儿。

⑷同时,这戏说一蹿红,跑出了电视剧,甚至跑出荧屏。从商家广告到名家讲坛,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民俗事物到国学经典,谁想怎么搞笑谁就怎么干。张口就来,到处现挂,如果搞笑还“抓”不住人,还嫌不过瘾,干脆就恶搞。戏说对象本身的真实已经没人去关心,戏说者所关心的只是他的过程是否有吸引力。吸引力是戏说的目的,这正是商业文化的特征。

⑸看看如今的古装武侠题材的影视吧!不论长篇连续剧,还是大片巨片,绝大部分没有确定的历史朝代,没有确定的地域,自然也就没有特定的地域文化。只有一个抽象的粗鄙化的“历史”空间,然后就信手胡来了。一群男男女女,本领大得没边,身穿的古装像时装,发型像朋克或披头士,说话全是现代人的口气。在刻意捏造的极其蹩脚的戏剧冲突中(仇杀,争权或三角恋爱等),打打杀杀,从头到尾。有趣的是,当这些影视片被一些年青人恶作剧地恶搞一番之后,影视制作人还真的动起火来。这可真怪了,你把庄重的历史都“恶搞”了,还在乎人家来恶搞你?

⑹进而说,为什么戏说可以随意颠倒历史,糟蹋文化经典,既没人反对,也无力反对?回答应该很清楚:市场霸权。

⑺如今所有文化都在努力市场化。市场是钱说了算,市场需要戏说,谁能说不?

⑻为什么市场需要戏说呢?这很简单,为了新奇,为了搞笑,为了卖点——有了卖点还可以继而制造流行。这就是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快餐性的。快餐才销得快,娱乐才好消费。有人谴责商业文化太浅薄。这种指责没道理。商业文化是不追求深刻的,更不能“发人深思”,“发人深思”会造成消费障碍。还有人谴责商业文化不能持久,留不下来。这话很对呀!人家商业文化从来就不追求传世,只求红极一时,    红的时候可以大把捞钱。传世是让后人赚钱,红了可以自己捞钱。

⑼一次几位女学生对我直言:“我们就是想做超女。”

⑽我问她们:“你们知道超女是一种流行性的文化商品吗?知道商品的市场规律吗?”

⑾这几位可爱又天真的学生不明白我要说什么。我告诉她们:“一般流行商品的规律都是先热销。热销的原因是市场炒作得好,炒作得成功。最成功的炒作可以使商品红遍天下,无人不知。但流行的东西不会总流行。当它被另一种炒作起来的商品取而代之时,便会冷落下来,渐渐陷入低谷,成为滞销。滞销的结果是被市场甩掉,那就该被‘清仓’了。”我还说,“你们可以选择这种商品文化,但必须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对‘滞销’和‘清仓’要先有心理准备。”

⑿流行文化是一次性的。因此它们一定是好接受的、好消化的、肤浅的,又是新奇的、刺激的、眼花缭乱的。我们不该责怪这种文化,商品经济的时代一定要产生商品文化。但一个社会不能全是这种文化,就像生活不能天天是嘉年华。不能全是胡编乱造的历史和错乱的时空,全是搞笑与戏说,全是揭秘与猜秘,不能一切全是儿戏。数千年升华出来的文明经典、民族英雄、精神偶像,不能任我们随意亵渎糟蹋,而只为了一时的取乐。

⒀有人对我说,我们有五千年文化,历史长,人物多,总不会都被戏说了。

⒁我摇摇头告诉他,前些天—位南方的业余作者对我说,他们县里已经花钱把能写东西的人请去,叫他们根据县里的各个旅游景点——有古代的也有新造的,编一些离奇好玩的“民间故事”,供县里吸引游客,发展旅游,好把“旅游经济推上一个新台阶”。

⒂连我们大地上的文化记忆也被戏说了,而且早被旅游市场戏说和胡说了。这不可怕吗?想一想,我们的文化在上个世纪曾经被扫荡、被腰斩,今天再被戏说、被伪造,还能“博大精深”吗?我说的“博大精深”不是在博物馆里,而是在公众自我的文化感觉中。

【小题1】标题“乾隆能上房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4)段中画线句运用拟人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小题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⑻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B.因为C.何况D.可见
【小题4】综观全文,商业文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分条概括。
【小题5】对本文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戏说乾隆》成为了戏说历史、胡编乱造的始作俑者。
B.商业文化充斥搞笑与戏说,是对历史和文化经典的亵渎糟蹋。
C.戏说与伪造是造成历史文化断层、公众文化感觉弱化的主因。
D.从列举现象、分析原因到指出危害,全文扣紧话题层层递进。
【小题6】结合文中信息,对第⑴段画线句的两种意见,选一种加以简评(不超过80字)。

5.命题作文(共1题)

7.
作文
以“水到渠自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