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1853

试卷类型:四模及以后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4

1.句子默写(共1题)

1.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2)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4)蒹葭萋萋,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秦风·蒹葭》)
(5)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6)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8)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秋风辞①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秋风辞:汉武帝刘彻晚年时,一年秋天视察河东,与群臣泛舟汾河,一边观赏风景,一边设宴饮酒,触景生情,即兴而作。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楚辞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歌行体
【小题2】对本作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诗人用了“秋风”“白云”“草木”“归雁”等意象,勾画了一幅凄美的河东晚秋图,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之情,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三、四两句运用写实手法,先具体描绘了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后直接写出对佳人的怀念之情。
C.五、六、七句描绘中流泛舟、君臣宴饮的欢乐景象,并借助“泛”“济”“横”“扬”“鸣”发”等动词极力描写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
D.整首诗诗人以景物起兴,接着写楼船中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易逝作结,描写、记叙、抒情熔于一炉,耐人寻味。
【小题3】结合作品,分析这首诗最后两句的作用。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说官

(宋)曾巩

①古者命官各因其材,而致于久也,则必总核而升绌之,所以适于治之要。帝王之法皆然,而尤详于舜。舜之分任九官,其人皆禹、稷、皋陶仁智大人也。三年一考绩,九年一绌陟。水土不治责司空,蛮夷奸究不禁责士师,以有守也,鲧一以不胜任而殛死焉。故百官各尽其能,务治其业而以赴功,则舜无为已。

②后世不然,自公卿大夫至于百执事,每一官之阙,则有司诎指计资之先后而升之,不然则择其或有执重、或得人间之誉者而升之。升之者一涂人之材,而遍历群有司之任,未尝计其能否、优劣、宜不宜也,用人之敞至不精于大臣,况其他耶?此苟全其私而忘其所以公进贤退不肖之弊也,深戾所谓各因其材也。而当迁者概以三岁为限断,少者再岁、一岁,甚者不穷月盈时而迁耳,非可以至夫三年、九年,屡考而又绌陟也。而吏之输钱赎罪,或免于位,或徙或诛者,一切触法耳,非为不胜任也。故百官之于万务也,皆怠而忽,为国或百年,上之事繁且勤,而不足以致治也。

③噫!何久而不思变也,曰:如之何而可?日:求庶于古而变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改)

(注)①司空:官名,主管建筑等。②士师:狱官。③鲧:人名,因治水失败,被处死刑。

【小题1】可填人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焉
B.乎
C.也
D.者
【小题2】第①段引用“鲧”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官各尽其能,恪尽职守,舜就没有借口来处分官员。
B.百官各尽其能,恪尽职守,舜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C.百官各尽其能,恪尽职守,舜就不会做无为之事了。
D.百官各尽其能,恪尽职守,舜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宋代官员任命的乱象。
【小题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因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②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日:“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

③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女传》)

(注)①《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注的《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②“吉甫作颂”四句:语出《诗经·大雅·蒸民》。吉甫,指周宣王贤臣尹吉甫。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③厝(cuó):处置;安顿。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吉甫作颂,如清风 (2)散盐空中可拟
(3)汝何也 (4)客不能
【小题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乃”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意天壤之中有王郎 ②被虏
A.①②中的“乃”都是副词,都有“竟然”之义
B.①中的“乃”是副词,意为“竟然”;②中的“乃”是连词,意为“于是”
C.①②中的“乃”都是连词,都有“于是”之义
D.①中的“乃”是副词,意为“竟然”;②中的“乃”是副词,意为“才,这才”
【小题4】谢安对谢朗的“散盐空中差可拟”未作赞赏,独为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
【小题5】谢道韫是一位怎样的女性?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谈“地方性写作的诗人”

谭克修

①坚持地方性写作的诗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不妨先假设时代是一列火车,没有人能让这列飞奔的火车减速,没有谁愿意被这列火车落下,但他们不急于买票,不愿意随时被时代带走,踏上未知的旅程。即便被推怂上火车,甚至做了驾驶者,可以观察到前方世界的瞬息万变,但他们内置在诗歌写作里的镜头,仍然会滞后于车速,保持着某种延迟效果。他们一般以某种气定神闲的气质,先将自己的速度慢下来,主动落后于火车。他们也不与火车南辕北辙,相向而行。他们甘当火车遗弃的旅客,不当铁轨的破坏者。他们是这列飞奔的时代火车的“缓存键”。他们认同卡夫卡和本雅明关于写作者的现实命运和写作命运的描述:“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卡夫卡)“大城市并不在那些由它造就的人群中的人身上得到表现,相反,却是在那些穿过城市,迷失在自己的思绪中的人那里被揭示出来。”(本雅明)

②在以“变”为特质的时代,这些诗人不竭的创作灵感,不是来自于高度发达的公共媒介获取的海量资讯,而是源自于他最熟悉的特定土壤。强化诗歌中的地方性,要求诗人在写作之前,先建立精确的由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构成的坐标系。时间坐标可以建立在记忆、现实经验或柏格森的“深度时间”上。空间坐标,有时需要精确到某个城市、某个村、某条街道、某间房子甚至于某张床、某把椅子。 他深陷于具体的时空坐标里,像一块冥顽不化的石头,只为周边环境中的事物所感动,却无视远方的潮流变化。他只爱自己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用独特语言为自己的体察喃喃自语。如陶渊明归隐后的细致感受:“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如海德格尔在南黑森林某个陡峭斜坡上滑雪小屋那样,竞然能体验到“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原始的坚硬,杉树缓慢精心的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的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的单一”。他就在与自己血肉相连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经验中建立了自己的诗歌帝国。这个坐标,让他具有各种主观经验与客观世界之间联系的能力,帮助他体验到共时性事件带来的深刻的和谐力量,能感受到各种事件以意味深长的方式联系起来,即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无形与有形之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个属于他自己的坐标,让他与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着一定距离,便于沉下心来,用内在的磅礴功力重新缝合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的发展速度,依然坚持日新月异的雄心,若干年之后,就不得不依靠那些跟不上时代速度的诗歌来维护人类世界的全面回忆。

③人类的命运,不会存在于铺天盖地的媒体里,一大堆虛无的统计数据里,只存在于个体生命的具体感受里。那些高精度的影像资料和海量的统计数据,或许能部分还原生活现象层面的真实,但面对各种人类生存境遇的真实,人类情感、心理和灵魂深处的真实,必须仰仗那些有着某种“地方保护主义”情结的“落伍”诗人的具体生命感受来完成。从这种意义来说,在经济领域被视为市场经济“毒瘤”的地方保护主义,在当代诗歌领域却成了我眼中的稀世良药。很多人已经不再喜欢“主义”这个词,我却突发奇想,在这里提出“地方主义”诗派。以激励自己和那些独自坚守着脚下土地的独立写作者。无论他坚守的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地方,他笔下那个地方,将是时间长河中唯一幸存的地方。由于他的坚守,“边远地方并非世界终结的地方一一它们正是世界展开的地方”(布罗茨基评价加勒比岛国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语)。那么,他的写作,也将成为不朽的写作。反过来,要让自己的写作不朽,专注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让地方性成为自己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似乎更容易达到目的。这种邮票大小的地方,还包括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莫言笔下的高密……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概括第①段中“地方性写作的诗人”的特点。
【小题2】第②段加点词“特定土壤”在文中指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精通上乘武学的绝世高手。
②建立相对完整的空间和时间坐标系,
③像钉子一样深深钉进这个坐标系里,
④他需要先找到自己的位置,
⑤准确捕捉到需要描述的事件和情感。
⑥他能感受到这个坐标里所有事物的细微变化,
A.④②⑤⑥③①
B.④②①⑥⑤③
C.④②③①⑥⑤
D.④③①⑥⑤②
【小题4】下列有关“地方主义”诗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独自坚守着脚下土地的独立写作者,他们的坚守,能够帮助他们创造出不朽的作品。
B.他们远离时代的干扰,沉淀自己的内心,专注于“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让地方性成为自己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C.那些高科技的时代工具或许能部分还原生活现象层面的真实,而这些诗人却能还原生活深层的真实。
D.他们过着离群索居的隐居生活,像是陶渊明、海德格尔,只有这样才能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小题5】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6】从加西亚·马尔克斯、沈从文、贾平凹、莫言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人,分析他们的写作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写作。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春风吹到的乡村

许文舟

①想着应有一场雨,在树上鼓掌,野火一样蔓延的迎春花,竟穿过厚厚的雪,从田埂一直蹿到屋檐下。

②春风在凌晨进村,不可能多硬多铁,它本身也受雪的欺凌。它首先来到麦田,借着麦苗酥软的腰身,它揪了揪,一场小小的游戏,让麦苗高兴得前仰后合。那些比蝉翼还薄的雾,舞起来就是村子。上空的魅,像露珠轻轻呼吸。阳光带着刀,小片小片地削去孩子脸上堆积的寒,让溪水加快脚步,一旁的油菜花趁机与蜜蜂捉起迷藏。

③立春,是春风的码头。随时都有小股的风,抄近道而来,有时不敲门,径自到院子里,拾起一地的稻草屑翩跹。有时越过屋顶,强行搂着母亲生起的炊烟,翩翩起舞。

④母亲就在一炷炊烟的根部,正往灶里添柴,制造炊烟。炊烟究竟到了哪里,只有春风清楚。炊烟自有远方,那些离开村子在城里打工的人的梦里,炊烟就变成他们心空含泪的云朵。而火灰就是炊烟的根,适合焐红薯、粑粑、牛肉与芋头,掺进火灰的粑粑就叫“火灰粑粑”,据说还有健胃健脾功能。锅里是牛吃的料,猪等着的食,光焰舔着母亲脸上的疲惫,母亲用火钳将个头大的炭粒夹到一边,等其熄灭后放进竹篮,她要给她城里回来的孙子营造几个温度适中的夜晚。

⑤做完这一切,酒饭果早就煮熟了,那是山坡上与无数场暴雨无数阵风搏击之后的收成,晒干扬净之后的玉米,像镀了一层水晶,比阳光还光鲜,煮过之后,就都成为行将分娩的女人,温厚而雍容。拌上酒曲,就会被时间发酵成醉人的水。没有酒的村子注定是寂寞的,酒走上乡村的宴席,左邻右舍都是亲人,围着酒杯,就没有多余的话。一年,犁头翻动泥花碎飞,从育苗到移栽,从薅锄到施肥,一场丰收得经过多少灾难啊?

⑥喝酒就喝酒,不管求雨时跪拜多少次,洪水已将新垦的农田蹂躏得面目全非,毕竟还有收成实实在在地归仓。梁上悬挂的玉米,就是无声的语言,一粒有一粒的血质,一粒有一粒的冲动,但现在不说,现在是春天。吊在横梁的年猪肉,穿成串子的朝天椒,在锅里起爆的糯谷,很快就制作出麦芽谷花糖来。

⑦村子也有总结,需要动用文字,用一些干净的文字总结一年,就像我在单位的发言里说的,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明天一样,村子也需要表达,对联就是村子言简意赅的总结。尽管我也会写点字,父亲说你三叔写得实在,写得客观,就请他写了。起初我有委屈之情,不就是一副对联吗,用得着那样?三叔研墨时摇头晃脑,提笔时一气呵成,父亲大三叔许多,只能在三叔面前忙前忙后,按三叔要求裁纸,压对联脚,然后拆洗被风吹白的旧对联,待纸上的墨迹稍干,虔诚而工整地贴到门楣上去。父亲贴上对联,一定同样工整极了地看一遍,仿佛对联是他的作品。

⑧我回到村子里,实际上已经是正月初二了。团圆的年夜饭已经结束,姐姐回婆家了,说是要修水泥路进村子,钱是有关部门给的,但得投工出力。哥也开始忙开了,说今年多签订了十亩烤烟种植计划,原来一间烤房不够,决定再盖一间。去年种了七亩,纯收五万多元,哥说,再干两年,就可以把家里全部屋子变成洋楼了。父亲的任务是放羊,四十三只羊新添九只小羊羔,父亲不用做重活,山上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就是他的财富,羊吃草,难怪父亲喂养的一只大公羊就为我家创下三千元的纪录呢。

⑨父亲陪我绕道寨子里走走,他指着我童年伙伴三顺家的钢筋混凝土的大楼说,三顺还怪有出息呢,靠制茶起家,得到县委政府“贷免扶补”款项支持,现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实业家。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前,父亲停下来,对我说,你清不清楚,那个当时来城上找你让你帮忙介绍工作的阿根现在混得不错,这已是他第三次换车了,车越换越大,钱越赚越多,村子里新建盖老年活动中心,就有他捐的一笔款呢。父亲站在村头的老椿树下,整个寨子三十四户人家好像都是他棋盘上的子,他如数家珍一一讲解着每一户人家的现状,脸上充满了奕奕神采。

⑩老椿树虽然掉光了叶子,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看见在枝条间挤出挤进的春风,一剐一蹭之后,每一根枝条都怀春了。那些鼓起的芽苞作证,我没有说谎,春风吹到了乡村。

(选自2015年1月20日《云南日报》,有删改)

【小题1】试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小题2】本文语言风格鲜明,请结合文章加以赏析。
【小题3】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蹿”的精妙之处。
【小题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5】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春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春风与麦苗逗乐,春风虽然柔弱,却给乡村带来了生机。
B.在母亲手中升起的炊烟,是母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藏着母亲的爱;那袅袅的炊烟也成了离家者心头的牵挂。
C.第⑥段中“不管求雨时跪拜多少次,洪水已将新垦的农田蹂躏得面目全非”写出了农民生活的困顿,还有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
D.父亲陪我绕道寨子时,如数家珍地介绍村民们生活的变化,让我再一次切实地感受到农村日月换新颜。
【小题6】分析作者描写家人生活的意图。

5.材料作文(共1题)

7.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你往前走的时候,要一路撒下花朵,因为同样的道路你决不会再走第二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