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17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2

1.选择题(共2题)

1.

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    )

2.

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    )

2.句子默写(共1题)

3.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云回望合,________ 。 (王维《钟南山》)
(5)可怜后主还祠庙,_______ (杜甫《登楼》)
(6)______,燕尾绣蝥弧。 (卢纶《塞下曲》)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 。 (李清照《声声慢》)
(8)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 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小题1】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古称金陵)。
【小题2】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小题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子门生

盘石赵逵,以绍兴辛未①魁集英之唱。后三年,以故事召归为校书郎。时秦桧老矣,怙权杀天下善类以立成,缙绅胁息。赵至,一见光范②,桧适喜,欲收拾之。问知其家尚留蜀,曰:“何不俱来?”赵对以贫未能致,桧顾吏嗫嚅语。有顷,奉黄金百星以出,曰:“以是助舟楫费。”赵出不意,力辞之。吏从以出。同舍郎或劝以毋怫桧意者,赵正色曰:“士有一介不取,予独何人哉!君谓冰山足恃乎!”劝者缩颈反走。吏不得已,归,犹不敢以其言白。桧已不乐,居久之,语浸闻,桧大怒曰:“我杀赵逵,如猕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风知临安府曹泳,罗致其隶辈,而先张本于上曰:“近三馆士不检,颇多与宫邸通,臣将廉之,其酝祸不浅矣。”会得疾,十月而有绛巾之招。高宗更化③,微闻其事。十一月,亟诏兼官朱邸,继复召对,擢著作佐郎,谓之曰:“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又曰:“两王方学诗,冀有以切磋之。”上意盖欲以此破前谤,赵之未召,实为东川佥幕。总领符行中有子预荐,意其为类试官④,密以文属之,赵不启缄,掷几下。既而符氏子不预榜,总因以他事捃摭⑤之甚峻;然卒不能污。

(宋 岳珂《桯史》)

(注释)①绍兴辛未:指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②光范:光彩的仪容。③更化:改制。④类试官:宋代科举考试名称,相当于乡试考官。⑤捃摭::采集,搜罗。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有顷,黄金百星以出(____________)(2)居久之,语闻(______________)
(3)高宗更化,闻其事(______________)(4)既而符氏子不预榜(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盘石赵逵,绍兴辛未魁集英之唱/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何物小子,敢尔耶/今其智反不能及
C.酝祸不浅矣/尔无忘乃父之志
D.卒不能污/是说也,余尤疑之
【小题3】选出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A.后三年,以故事召归为校书郎
B.桧适喜,欲收拾之。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怙权杀天下善类以立威。
(2)密以文属之,赵不启缄,掷几下。
【小题5】综合全文,赵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______。
【小题6】结合文意,简析文中画线句人物塑造的方法。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园史序
(明)陈继儒
余尝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置难,安名难。复有三易:曰豪易夺,久易荒,主人不文易俗。今江南多名园,余每过辄寓目焉。已复再游,或花明草暗而园主无暇至;或园不及新而其人骨且腐矣;或转眼而售他姓;或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如水旱逃亡屋矣。即使榱桷维新,松菊如故,而拥是园者为酒肉伧父,使见者欲呕,掩鼻蒙面而不能须臾留也。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
吾友费无学,天下才子也。其先文宪公有晁采园,太仆公有甲秀园,君复自辟日涉园。君出入三园中,饶有湖山竹木之胜。而又性不耐苛碎,体不工献酬,摆簪裾,遁名誉,先别妻子,次辞亲友,尝为文以见志。其中畜建康朱琴、黄鲁直风字砚、苍玉斗各一,而三教之书聚焉。居恒著述甚富,前无古人。间以其暇,为韵人韵事,歌咏品题,漫兴而续书之,遂成一家《园史》。大抵言志类萧大圜,诫子类徐勉。逍遥磅礴,文采隽逸,能写其意中之味与方外之乐,即陆天随之《幽居》,罗景纶之《鹤林》,皆未始有也。
吾昔与王元美游弇州园,公执酒四顾,咏灵运诗云:“中有天地物,今为鄙夫有。”余戏问曰:“辋川何在?盖园不难,难于园主人;主人不难,难于此园中有《四部稿》耳!”公乐甚。今吾于《园史》亦云
虽然,以无学之才品,当置之翰林一席地,而乃使如椽之笔,退而修《园史》以寄傲,亦足悲已。知我者稀,无学且秘之。苟非文士,宁许窥园,不得许轻窥《园史》。
【小题1】园有“四难”“三易”,本文最强调其中的一点是
【小题2】“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的含义是
【小题3】对《园史》这本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史》记叙不同园林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B.《园史》一书中记载了不少韵人韵事以及歌咏品题等。
C.《园史》作者希望通过写作此书抒发情志,教育子女。
D.《园史》风格逍遥磅礴,文采隽逸,别有情趣和意味。
【小题4】(小题4)“今吾于《园史》亦云”的具体意思是
【小题5】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

①从康熙到光绪二百余年间,江西人雷发达一家七代人因长期掌管样式房(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而得名“样式雷”。这个皇家建筑设计世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史料,因此得以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有关皇宫屋顶规制的资料,不但详细说明了这类屋顶的建筑工艺,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必须做成规定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一种功能:在下雨时使雨水流得最快,并在离开屋檐之后能射得最远。这种屋顶的形状就是在数学上称为“悬链线”的曲线。

②早在“样式雷”之前上百年,“悬链线”就已经在我国的桥梁建筑中出现过。据明朝万历《新昌县志》所载,位于浙江省惆怅溪之上的迎仙桥就是具有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样式雷”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就是要寻找一种曲线,如果让一个小球沿着这条曲线滚落。滚下来的小球将得到最大的速度,亦即所需的时间最短。迎仙桥则是一个静力学问题。两者均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来解决,而结果则殊途同归,都是“悬链线”。当然,不管是“样式雷”还是迎仙桥的设计者。他们都不知道“悬链线”这种数学曲线,更不会微积分。他们的结果完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③在西方,“悬链线”的出现却与中国不同。它是作为一个抽象的问题,由达·芬奇首先提出来的: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其形状是什么?“悬链线”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这是个类似于迎仙桥拱的静力学问题。巧合的是,达·芬奇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朝。达·芬奇提出了问题,□没得出结论;曾经有人向集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笛卡尔请教这个问题,□没能解决;直到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使最终解决“悬链线”的问题成为可能。在西方,大概直到20世纪60年代,“悬链线”才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悬链线”吊桥诞生了。

④比较“悬链线”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出现与发展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在中国这是一个纯粹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从来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当然也就不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西方,在达·芬奇提出这个问题后的最初几百年里。这基本上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完全没有实际应用。所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也没人关心解决了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用。当然,问题的提出还是来源于实际观察,也算是从实践中来。不同的是,他们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得出了全面的科学结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又应用到实际中去。

⑤为什么西方人会对这样一个在当时看似并无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如此感兴趣.并且锲而不舍地研究了几百年?为什么同时代的中国人尽管在实际中令人不可思议地应用了这种曲线,却对其“所以然”从未深究?这恐怕只能从文化传统中找原因了。正如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所说,“如果让牛顿一直呆在霍屯图特(一个在南非的原始部落)文化中,他会像霍屯图特人一样进行原始的计算”。西方文化根植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几何学一贯极为重视。而在我国古代,几何学乃至整个数学从来没有取得过能与哲学并驾齐驱的地位。尽管我们的祖先也曾取得过不少辉煌的数学成果。像圆周率的计算,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等等都比西方领先很多年。然而这些成果大都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缺少更高层次的抽象内容。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国数学家讲的常常是形象的“鸡兔同笼”,西方则是抽象的x和y。尤其像素数、黄金分割率公理体系这类纯抽象的概念,从未出现在我国古代数学之中。古希腊几何学则是从公理出发,以严格的逻辑推导为根本,从而奠定了西方数学重视演绎法的传统。而演绎法正是通向近代数学乃至近代科学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⑥长久以来,很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为什么没能孕育出近代科学?“悬链线”的故事倒是为此提供了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

【小题1】“样式雷”屋顶做成“悬链线”形状,主要是出于对□□的考虑。
【小题2】第③段的两个□里,应填入哪一项(甲、却/也 乙、而/竟)?请选出正确项并说明理由。
选项: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悬链线”的介绍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悬链线”其实就是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
B.“悬链线”在工程中得到应用,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
C.“悬链线”问题在西方一直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
D.“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是以微积分发明为前提的。
【小题4】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谈“悬链线”问题,既然以“样式雷”为例,为什么还举“迎仙桥”的例子?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意图。
【小题6】本文揭示了中国文化“没能孕育出近代科学”的原因,请概述其中一个原因并加以评析。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

①“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中所抨击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延绵不绝。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类充满对他人蔑视和自我炫耀的政治血统论话语,在“十年浩劫”中一度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好在这类说法、做法,随着“文革”的终结,已经烟消云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当下中国,文化血统论却逐渐流行并大有蔓延之势。

②血统本指同一祖先的血缘系统,本无优劣高下之分。那种认为血统有优劣之分且决定人们的贤愚贵贱的观点,就是血统论。而文化血统论是指:读书求学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

③文化血统论首先表现在教育部门招聘引进人才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高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任,这本属于正常现象。但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来,一些高校进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而这苛刻并非单纯是学术成就、学术潜力,而是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即求职者是在哪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出身门第”如何。有的高校一看求职者不是名牌大学博士毕业,根本不管其业绩潜力如何,一概谢绝入门。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则□□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照收不误。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竟要查“本科血统”。“文革”政治血统论流行的时候,用人往往要“查三代”,甚至“查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与之相比,现在高校录用教师的做法,有何本质差异?

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可悲的是,上述在文化血统论意识笼罩下的高校人才选拔,连“文革”期间政治血统论影响之下的考察录用人才的“境界”都不如。毕竟,那时对于“出身”不好的人,还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现在的文化血统论,连这种幌子都不要了,变成赤裸裸的唯名是从,真是可悲亦复可叹!

⑤与高校招录人才的怪象相映成趣的,是公务员招考。最近几年来,公务员招考的门槛越来越高,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甚至有的直截了当就要求“博士研究生”。而这些博士要做的并非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而是一般的接电话、贴信封、买花圈、干会务、跑联络之类的事务。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

⑥文化血统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它首先表现为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抑制乃至消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倡并受到全社会自觉认同的自学成才论、自我设计论,都是强调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本质上是对人才奋斗精神的严重抑制和对人才创造能力的无端限制,是新的宿命论,是一种社会倒退。

⑦文化血统论的出现,也堵塞了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可能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反向流动。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为宿命论提供市场。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不会_____    ________,而是_________    _____。

⑧文化血统论的出现,还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既然后来的努力并不重要,人们就会安于现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更多的可能是不满现实,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发泄的机会和渠道。近年某些群体性事件的出现、“网络义和团”的喧嚣,不能说与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⑨解决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改变,要尽力尽快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于国民观念平民化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树立勤奋改变命运、付出终有回报的风气和信念。

【小题1】文章开头从“政治血统论”谈起,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第③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
A.尽管 也B.无论 都C.即使 也D.虽然 却
【小题3】第③⑤两段举例揭示了文化血统论的“怪象”。第③段议论“教育部门引进人才”,侧重于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举例;第⑤段议论“公务员招考”,侧重于从____________的角度举例。
【小题4】根据文意,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
人们可能不会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选出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小题6】本文和左思《咏史》在主旨上有哪些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附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生潜心研究数学,他创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论、几何等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成为西方整个数学学科的源头。

毕达哥拉斯去世后,他的学生希帕索斯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数字:,它无法被老师以整数为基础的数学理论所解释。这一发现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学派成员决定将这个秘密永远封存,并将希帕索斯投入大海。

2400年后,由希帕索斯引发的数学危机才被解决,它所发现的数字类型被命名为无理数。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