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达到了和谐
⑤阳光,一览无余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达到了和谐
⑤阳光,一览无余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A.⑤②①③④ | B.⑤①③②④ |
C.④②③①⑤ | D.④②③⑤①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8.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1)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主要可以从 、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 之愁和 之情。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1)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主要可以从 、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 之愁和 之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越国以鄙远”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三个理由。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 B.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国之孺子之游者 |
C.夫晋,何厌之有 |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C.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 D.赵王之子孙侯者 |
A.以其无礼于晋 以乱易整,不武 |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
C.夜缒而出,见秦伯 不可不养而择也 |
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吾其还也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歉了。 |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三个理由。
5.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