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中学高一10月段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81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李商隐身上有一种 “晚唐” 气象。                   。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①③
D.⑤④②①③
2.
下列各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是 (   )
A.学生王平对邻居王大爷说:“王大爷,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B.阿黑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东边山区的一个小村里。
C.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D.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3.
给下面的新闻选段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点击率高达26万多:视频里,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有儿保专家说,循序渐进“冻一冻”有好处。
A.“狼爸”逼4岁儿子雪地裸跑视频在网上疯传
B.“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引发各方热议
C.继“狼爸”“虎妈”之后,“鹰爸”又成网络红人
D.“狼爸”“虎妈”“鹰爸”,是“虐儿”还是“教育”

2.句子默写(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6)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周易》)
(8)粗缯大布裹天涯,     。(苏轼《和董传留别》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小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小题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
【小题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深谷 临:靠近
B.教使之也 然:这样
C.其之滫 渐:渐渐
D.乎动静 形:体现
【小题2】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区别在于: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B.兰槐的跟叫作芷,芷虽然“质美而香”,但如果“渐之于潃”,君子就不愿接近他,百姓也不愿佩戴它。
C.第一段中,作者以“登山”“临谷”两个比喻来论证“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D.选文体现了荀子说理形象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喻体,通篇设喻,同时注重对比分析,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小题。
存在主义
萨特
①存在主义乃是使人生成为可能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宣称任何真理和行为都包含着环境和人的主观性。
②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
③这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是因为存在主义者有两派所致:一派是基督教,其中我将举出雅斯培与马色尔,这两人都自称为天主教徒;另一派则是存在的无神论者,其中我们必须举出海德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我自己。
④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
⑤当我们把上帝视为造物者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作超级的工匠。所以,上帝造物的时候,他是确切地知道他正在创造什么。因此,上帝心中人的概念亦如工匠心中切纸刀的概念。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恰如工匠依照一个方式和定则造切纸刀。所以,每一个个别的人都是上帝睿智中某一个概念的实现。在十八世纪的无神论哲学中,曾抛弃过上帝这个观念,但是并没有抛弃本质先于存在的想法。
⑥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我就是一个代表),极为一致地宣称,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至少有一种东西,它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的,它是在可能被任何概念所界定以前就已存在了的,这样的东西,就是人!也就是如海德格所说的人的实在性。我们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意思是: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若依存在主义者看来,一个人如果无法予以限定,那是因为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只是到了后来,他才成了某种东西,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因此,就无所谓人的天性,因为没有上帝来给予它一个概念。人赤裸裸地存在着,他之赤裸裸并不是他自己所想象的,而是他是他自己所意欲的——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的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
(节选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小题1】文章中提到“工匠造切纸刀”,主要有什么作用?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