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75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8

1.综合题(共2题)

1.
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不利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_________________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左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土壤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单位:m)。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D处通达度较________ (填好或差)的原因是  (  )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该地的地形为一高地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3)若该城市E为工业区,H处为一居民区,问H布局是否合理?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30题)

3.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小题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4.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5.
以下人口流动现象,属于因生态恶化引起的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
A.太平洋岛国举国迁往新西兰
B.2002年,大批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等国
C.建国前我国山东居民向东北移民
D.内蒙古西部牧民因土地沙漠化迁移到山西定居
6.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
D.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
7.
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的是(  )
A.区域的大规模开发B.洪涝灾害的发生
C.严重的水土流失D.恶劣的气候
8.
下列说法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
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有限性
9.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
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
【小题2】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
10.
江苏是外来民工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沪宁线上的春运紧张程度可称得上铁路之最。近5年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个地区人口增长率为9.74‰,但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则分别下降了2.05‰和1.33‰。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苏省目前人口增长属于快速的自然增长阶段
B.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迁入人口的增加
C.苏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每年死亡人口大量增多
D.以上人口变化,说明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人口流动,是各地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
【小题2】近年来,淮安地区大量人员涌向苏南,这种现象对淮安市的影响有(  )
A.加剧了淮安市的人地矛盾B.补充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C.造成部分人才外流D.加大环境压力,造成环境恶化
11.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为某地环境最大的人口容量B.人口数量应低于合理容量值
C.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D.等同于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12.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原因的是(  )
A.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B.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C.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较大变化D.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
13.
资料: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4~25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资料中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   )
A.人口老龄化B.劳动力素质低下C.人口基数大D.人口增长快
【小题2】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   )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将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14.
2000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为0.94%,人口死亡率为0.82%,则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0.12%    B-0.12%   C.1.2%    D.0.94%
15.
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应在(   )
A.10亿B.60亿C.100亿D.500亿
16.
下面是“各国经济发展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指标相关图”。其中意大利与巴西相比(  )
A.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7.
下列原因中不是促使中国出生率迅速下降因素的是(   )
A.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B.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
C.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D.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18.
关于近100年来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等差数列增加B.从40亿人口猛增到60亿
C.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上表现为“J”形D.人口按照两种级数呈波浪式增长
19.
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古代中国早婚早育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不足B.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C.崇尚早生贵子D.风俗习惯
【小题2】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规定:男22岁,女20岁,意义在于(  )
A.稳定婚姻关系B.延长生育时间
C.缩短代际更替周期D.加大亲子年龄差距
20.
读世界各国人口发展模式图,下列对人口增长在各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Ⅱ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变大
B.在Ⅰ阶段,人口没有增长
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和发达国家一样,基本上进入Ⅲ阶段
D.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处于Ⅲ阶段,有少数还处于Ⅰ阶段
21.
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发展往往产生相同的影响
22.
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
A.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
C.过河点位置D.河口位置
23.
下图示意我国某海滨城市局部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例甲代表的功能区最合理的是
A.仓储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商业区
【小题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
C.交通沿线,物流便捷D.沿河分布,运费低廉
24.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10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980年菜地和饲养场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冬季严重污染城市大气环境
B.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位于铁矿区附近,接近原料地
C.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城市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向东南郊区
D.城市化和交通的改善使菜地和饲养场规模缩小,并布置于交通便利的地区
【小题2】2010年,行政文教区C以北的广大区域(B区周围)最有可能成为 (  )
A.低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园产区D.高级住宅区
25.
读“世界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巴格达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军事C.政治D.矿产资源
【小题2】因宗教活动而兴起的城市是(    )
A.伊斯兰堡B.开罗C.雅典D.麦地那
26.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

经度范围

800以西

800—900

900—1000

1000—1100

1100—1200

1200—1300

1300—1350

城市数

3

16

11

114

369

142

12

占全国城市总数的比率(%)

0.45

2.40

1.65

17.09

55.32

21.29

1.80

 

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区
城市数
64
299
177
121
1
5
占全国城市总数的比率(%)
9.61
44.83
26.54
18.14
O.15
0.75
 
【小题1】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降水D.经济
【小题2】我国最东部(经度1300以东)和最西部(经度900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A.最东部汉族人数少B.最东部冬天太冷
C.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D.最西部自然条件差
27.
下列城市中,全是专门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首都城市是
A.开罗、华盛顿B.堪培拉、东京C.巴西利亚、伊斯兰堡D.巴黎、伦敦
28.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军事和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很弱
B.交通条件从古到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C.自然资源对现代城市区的影响已经很弱
D.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部分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29.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
【小题2】使辽宁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的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
30.
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
A.纽约B.上海C.鞍山D.巴西利亚
【小题2】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c过程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带
C.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D.c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31.
下图是某一狭长河谷地之聚落与人口分布示意图,该地居民正计划在其间兴建一座活动中心,供全体居民集会使用。兴建原则是要使所有居民至活动中心的总距离最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活动中心应该兴建在下列哪一个聚落
A.aB.bC.dD.e
【小题2】若将g聚落居民迁至距a聚落右侧15km处,则活动中心应该兴建在下列哪一个聚落
A.aB.bC.dD.e
32.
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人类同环境的对立矛盾的是(  )
A.立足于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B.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城市化道路D.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

3.选择题(共8题)

33.

盐酸的化学性质

34.

读出图所示的甲电压表指示的电压是{#blank#}1{#/blank#} V;请在乙电压表刻度盘上画出电压为2.5V时的指针位置,并标明接线情况.

35.1931年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由美德两国提供,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36.1931年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由美德两国提供,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37.

如图所示是黄河流域两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题。

38.

如图所示是黄河流域两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题。

39.

符合我国气候特点的是(  )

40.

符合我国气候特点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