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70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8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许姓同学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 性”,没想到其授课老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应许同学,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论辩”走红网络。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因为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规则意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要不要接受一份“迟交的作业”,都是小事一桩。然而,原本  的事情,却迅速“爆红”,引发了公众称赞,确实 。师生之间用专业   知识对答固然是一个亮点,( )。马老师的处理看上去似乎“顺手偶得”,但当中蕴含的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的理念 值得借鉴。而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 ,应用于现实场景,更是体现了教育者的     。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规则意识。
B.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的原因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规则意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C.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规则意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D.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的原因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规则意识。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众多吃瓜群众关注的不仅是“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更多的是被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所打动。
B.但众多吃瓜群众关注的不是“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而是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
C.但众多吃瓜群众更多的是被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打动,并非只是关注“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
D.但众多吃瓜群众是被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打动,而不是关注“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微不足道 出人意表  融会贯通   良苦用心
B.微不足道 始料不及  豁然贯通   苦心孤诣
C.不足挂齿 始料不及  豁然贯通   苦心孤诣
D.不足挂齿 出人意表  融会贯通   良苦用心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
B.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整个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
C.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
D.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酮,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B.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C.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D.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年,这里指的是王僚在位的第九年。这种纪年法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C.丙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相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为了博取公子光的信任和支持,他把有才能的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内志”。
B.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因为自己的三弟贤能,所以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大弟弟,想通过依次传递的方法最终传给季子札。
C.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寻求成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派自己的弟弟带兵围困了楚国的灊水。
D.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杀王僚而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借助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把属于古代诗学范畴的“情志”概念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了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C.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D.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小题3】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能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心情格外舒畅。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小学到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作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
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老葛深深的低着头,不敢接这个电话。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一盒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红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了老葛为女儿寄出了家里的唯一一盒月饼,表现出了一位父亲对在外读书的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B.主任的儿子毛毛是一个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但是积极向上,有主见,重视亲情的青年。
C.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D.文章构思巧妙,明暗线双线并行,使得小说场景集中、叙事紧凑、主旨深刻丰富。
【小题2】文中写到了老葛三次接到女儿的电话,他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谁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就被贬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2题)

8.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学生渴望友情,网络社交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定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社交还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交际面,一定会让他们朋友遍天下,同时让他们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过去孩子和外界接触,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网络社交完全没有了地域、背景等约束。
①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等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通知
高一全体师生:
为了更好地迎接本月底的期中考试,经学校党组织研究决定,于11月25日在学校操场举行期中考试动员大会,希望全校师生准时参加,无故不参加者,后果自负。
2018年11月22日
高一年级组

7.命题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在你走过的十五六年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你驻足回首,虽时空阻隔,却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温度。
请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