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别是 和 。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______。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别是 和 。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______。
A.由城市到乡村 | B.由城市到城市 | C.由乡村到城市 | D.由乡村到乡村 |
2.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_______)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故租金最____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区,因这里靠近_______,既有利于_______,又方便_______。
(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区。
(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填字母)。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_______)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故租金最____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区,因这里靠近_______,既有利于_______,又方便_______。
(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区。
(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填字母)。
3.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请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
(2)简要说明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征。
(3)图中F、G两地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___,图中A、B、C、D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请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
(2)简要说明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征。
(3)图中F、G两地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___,图中A、B、C、D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4.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小题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该现象会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5.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小题2】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
【小题3】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发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A.距离城市较远 | B.位于河流下游 |
C.地处盛行风的下风向 | D.靠近铁路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
C.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 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
6.
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70% 鼓励生育 | B.60% 计划生育 |
C.10% 采取移民政策 | D.30% 鼓励人员出国 |
7.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小题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小题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
A.环卫人员 | B.中小幼教师 |
C.工程技术人员 | D.建筑设计师 |
8.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小题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小题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 B.从亚洲迁往拉美 |
C.从非洲迁往西亚 | D.从欧洲迁往非洲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 B.从河北流往山东 |
C.从新疆流往内地 | D.从湖北流往重庆 |
9.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小题3】【小题4】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
【小题5】【小题6】“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小题1】【小题2】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 | B.1990年前后 |
C.2010年前后 | D.2030年前后 |
A.20年左右 | B.40年左右 | C.60年左右 | D.80年左右 |
A.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C.劳动人口过多, 失业率下降 |
D.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
10.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 )

【小题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
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
C.2015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
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
A.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 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
C.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 D.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
12.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小题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小题3】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
A.历史因素 | B.经济因素 | C.行政因素 | D.社会因素 |
13.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小题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
14.
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小题2】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3.选择题- (共3题)
15.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16.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17.阅读理解
灯光
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姑娘出外飘游。她那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她在天空中飘呀,飘呀。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的夜空继续慢慢地飘着。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月亮姑娘好奇地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学生作业。她改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 珠,她也顾不上擦。咦,她怎么笑了?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哟,怎么又皱眉了?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胡涂作业。
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在这盏“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纹逐渐加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闪烁迷人。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灯光
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姑娘出外飘游。她那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她在天空中飘呀,飘呀。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的夜空继续慢慢地飘着。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月亮姑娘好奇地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学生作业。她改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 珠,她也顾不上擦。咦,她怎么笑了?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哟,怎么又皱眉了?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胡涂作业。
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在这盏“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纹逐渐加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闪烁迷人。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