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小题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小题3】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10:2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数据反映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小题2】甲省区最可能是
A.广西
B.广东
C.河南
D.江西
同类题2
读贵州、江苏、四川、广东四省2007年与2017年人口相关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上述四省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北部是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区
B.②省属于我国西气东输输出地
C.③省受台风影响大
D.④省准静止锋主要发生在冬季
【小题2】④省2007年至2017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大开发
B.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增加
【小题3】有关①省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
B.人口增长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C.省内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小
D.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贡献最大的是高新技术产业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清朝黄河下游地区连年遭灾,破产农民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闯”入东北。20世纪80年代,山东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黑龙江,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
(1)图中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
(2)“闯民”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980年以前“闯民”踏上关东大地后,大量开荒种地,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同类题4
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省内、省际三种。读“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完成下列两题。
【小题1】2000~2010年间( )
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
B.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
C.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
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
【小题2】读下图,a、b、c分别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5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下列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
A.人口快速增加
B.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
D.产业快速转移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