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在今年春季的“森林重庆”建设中,长江沿岸要植树造林130万亩,“这是一场硬仗,”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但我们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
B.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更是一份惦念,更是一份牵挂。 |
C.据新华网报道,随着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核辐射应急救治与防护培训班》于3月23日在北京急救医疗中心开班。 |
D.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
①公司法人这里结构不规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
②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依然存在
③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④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水平低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中吕]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小题1】这首元曲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小题2】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既有用典,也有对比,请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农民市民化”,狭义上指进城农民在身份上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从广义看,“农民市民化”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体、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简而言之,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村人变为城市人。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
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演变。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把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推动力,关键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在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尚未完成时,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也是农民追求和要求分享城市文明的过程,亦即农民市民化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杜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城市化是农民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在一个市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最终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短短20多年,中国城市人口净增3亿,城市人口的比重净增了两成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不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英国的农民只有3%,美国是6%, 日本是16%,韩国是20%,中国现在70%的人口是农民。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民的市民化还任重道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即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5.8亿增加到8.5亿,净增加2.7亿,每年平均增加2200万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城市化推进速度不快,农民进城难,或进城后也无法变为市民,其公民权利遭到侵害,人格得不到尊重,也会产生许多针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犯罪。因此,城市化健康发展要特别重视“农民市民化”。
【小题1】下列对“农民市民化”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进城农民在身份上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
B. 进城农民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的过程。
C. 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
D. 让进城农民的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视农民市民化”原因的一项是
A. 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B.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民的市民化还任重道远。
C. 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D. 农比进城后其公民权利遭到侵害,人格得不到尊重。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农民市民化”将使进城农民由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
B. 不久的将来,农民的权益与城市居民的权益将没有区别。
C. 我国未来农村人口将越来越少,十年后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D. 农民有权追求和要求分享城市文明。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啊,轮椅
高洪波
(1)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月亮,右轮是太阳。他的微笑因而显得灿烂,又充满温柔。
(2)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手使着劲,像推走一座山。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牙关,这一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山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3)他是残疾人,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用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山村,放牧过文静的牛羊们。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足魂傲然倔平地屹立着,肉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将他置于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早巳不是一次两次了。
(4)他是残疾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残疾人。他的朋友很多,而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多。他的朋友们又极好,“仗义”。不久前他乘飞机走了一趟海南岛,事后有人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又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老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一驮,上了火车,有点像绑架!
(5)老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山,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山顶还愿。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6)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山门,小憩着,微笑着。轮椅上的他递给他一支烟,又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手绢,替他拭去头上的汗珠,一派和谐和静谧,在这无言的动作里氤氲成几缕温馨。
(7)歇足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他坐在轮椅上,用手竭力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日下,晒成一座绝美的雕塑。轮椅一寸寸向上移动,一寸寸接近山门,他和他,静止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一样,更像被山路黏结在了一处,每走一步,都显出几分庄重、严肃。
(8)路旁拐角处,坐着一位乞讨者,用哀怨的声调唱着自己的苦难。乞讨者年纪不大,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面前还铺一块写满了字的白布,一见到他们走来,乞讨者停止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而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衣袋,代表老朋友,向乞讨者表示了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9)他们又向上升去,身后响起乞讨者的歌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又在忌妒他们这种和谐的友谊。这歌声,一直陪伴他们的轮椅滚动,很远很远。
(10)山门到了。
(11)轮椅上不了台阶,更迈不过门槛。佛们坐在大雄宝殿里等待着,用缭绕的香烟发出召唤。做法事的铙钹木鱼,活泼泼地开始了律动,僧侣们诵经的声音陡然响起,他和他都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股大力。
(12)他伏下身子,把老朋友背出轮椅,迈入庄严的佛殿;有人帮忙推过轮椅,虽然无法拜上两拜,可毕竟是见到了五台山上的菩萨。坐在轮椅上,他在佛殿里缓移着,看天王们的古怪兵器,看罗汉们惊诧的面目表情,以及古朴珍贵的壁画,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㈨做法事的僧众们声音愈加高亢响亮,木鱼声伴着诵经声。他和他注视、聆听着这一切。
(14)他来到了五台山,这本身已近乎奇迹,还愿?还什么愿?
(15)他和他用一辆轮椅,进行了一次慈航普度的试验吗?
(16)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他们快活地交谈着,轻松地告别了五台山。
(17)下山时,轮椅急匆匆地滚动,左轮仍然像月亮,右轮依旧如太阳。只不过他的微笑因友谊的滋润显得愈加明亮,愈加温柔,而且还多了几分恬静的满足。
(18)佛、佛光,以及生与死、色与空、爱与恨、善与恶等等等等佛的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仿佛齐齐涌注到他的脑海。他的微笑于是愈加成熟、深沉。
(19)他和他,就这样走向远方。我想,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
2011年1月4日
[注]本之用于纪念史铁生。史铁生,双腿瘫痪,著名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小题1】第四段说史铁生“不是一般的残疾人”,根据全文说说,与一般瘫痪者相比,他的“比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小题2】文中多次写到史铁生的微笑,请指出以下几处“微笑”的含义。(6分)
(1)(第2段)他静静地微笑
(2)(第8段)继而微笑
(3) (第12段)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小题3】作者在第8段写路旁的一位乞讨者,其用意何在? (4分)
【小题4】文章末尾说“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请说说“这静静的旅途中”哪些事情是“美”的? (6分)
4.语言表达- (共4题)
上联:唱红歌提精神五个重庆谱新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有意蕴,符合教育家的身份。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摘下一枝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了
他
①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今年将在10多个省、市、自治区试点。②重庆市是试点省市之一,将在20多个区县的30所中小学开办京剧课。③除此之外,我市还将鼓励各地把川剧引入教学。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句有语病, 修改意见 。句有语病, 修改意见 。
2003年,联合国对美国的武器调查显示,美国当年拥有枪支的数量在2.38亿支到2.76亿支之间,已经成为全球公开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数量之巨几乎达到人手一支的程度。这还不包括非法拥有的枪支。
枪支泛滥的直接后果是枪祸不断,连贵为总统的林肯、麦金莱、肯尼迪和里根也难以幸免。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曾经有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每四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人曾经受到枪械威胁。自1996年到21世纪初,美国遭抢杀的人数高达3.4万人。20世纪初以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美国曾出台很多枪支管理法律和法规。60年代肯尼迪总统遇刺后,在强大的压力下,美国国会通过了《枪支管制法》,但各州还是各行其是,使得枪杀案件频发不断。
5.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4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