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所——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着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谢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你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过来,将支票送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小题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小题2】根据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本段的作用有哪三个?(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
答:
【小题3】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时方先生“惊奇”、“羞愧”和“窘迫”的两点原因。(6分)
答:
【小题4】请设想方先生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经理的话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你设想的理由是什么?(8分)
答: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所——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着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谢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你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过来,将支票送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小题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A.这篇小说全部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答:
【小题3】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时方先生“惊奇”、“羞愧”和“窘迫”的两点原因。(6分)
答:
【小题4】请设想方先生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经理的话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你设想的理由是什么?(8分)
答: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
2012年10月29日02:19
王 蒙
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工具的性能与科学技术含量日新月异地膨胀着。同时,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降低了。工具越先进操作就越简单,你只消敲几个键,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它比以往不知简便了多少。
在我国,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就是网民们首先发现并群起而攻之的。国家领导人也开始应用网络与网民直接对话,很好。
网络的发展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同时,纸质的媒体开始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有人预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人预言文学与书籍的式微。有人嘲笑学术与艺术大家的冷落。市场更加欢迎的是能便捷与舒适地获取信息的手段及相关产品。
便捷与舒适使受众获得的信息百倍千倍地增长,于是以秒计算浏览时间的微博与博客代替了花费数小时才能读完的论文,成为受众的宠儿。有时,粗野与狰狞成为吸引眼球的“风格”。碎片化的“思想”,耍笑化的“段子”,俏皮话的“自得”,八卦式的“渊博”,不文明的“争论”,歪曲变形的“流行新词”,千奇百怪的化名与潮起潮落式的以与人为恶为特色的声讨与人肉搜索,已经相当程度地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同时它们与传统传媒特别是主流传媒分割成了两重天地,而对真正高端的文化精品,越来越少人问津了。
全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出来,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可能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什么都是人云亦云,半真半假,而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自己的查证、没有自己的任何创见的“聪明的白痴”式的网络信息小贩;有可能让手段先进的媒介,操控我们的头脑与灵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可能制造浅薄化与白痴化。
当然不是说先进的智能工具不好。而是说,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完全可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苦读与苦学的传统,不放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不满足于聪明的白痴随时卖弄白痴的聪明,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我们一定知道,学习、实践或实验、研究、思考、创造,是不可能便捷化与舒适化的。便捷与舒适的浏览所得,至多是浅浅的一层表皮,它不能代替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不能忘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要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要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小题1】选择对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小题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原标题: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望海楼)
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
2012年10月29日02:19
王 蒙
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工具的性能与科学技术含量日新月异地膨胀着。同时,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降低了。工具越先进操作就越简单,你只消敲几个键,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它比以往不知简便了多少。
在我国,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就是网民们首先发现并群起而攻之的。国家领导人也开始应用网络与网民直接对话,很好。
网络的发展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同时,纸质的媒体开始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有人预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人预言文学与书籍的式微。有人嘲笑学术与艺术大家的冷落。市场更加欢迎的是能便捷与舒适地获取信息的手段及相关产品。
便捷与舒适使受众获得的信息百倍千倍地增长,于是以秒计算浏览时间的微博与博客代替了花费数小时才能读完的论文,成为受众的宠儿。有时,粗野与狰狞成为吸引眼球的“风格”。碎片化的“思想”,耍笑化的“段子”,俏皮话的“自得”,八卦式的“渊博”,不文明的“争论”,歪曲变形的“流行新词”,千奇百怪的化名与潮起潮落式的以与人为恶为特色的声讨与人肉搜索,已经相当程度地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同时它们与传统传媒特别是主流传媒分割成了两重天地,而对真正高端的文化精品,越来越少人问津了。
全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出来,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可能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什么都是人云亦云,半真半假,而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自己的查证、没有自己的任何创见的“聪明的白痴”式的网络信息小贩;有可能让手段先进的媒介,操控我们的头脑与灵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可能制造浅薄化与白痴化。
当然不是说先进的智能工具不好。而是说,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完全可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苦读与苦学的传统,不放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不满足于聪明的白痴随时卖弄白痴的聪明,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我们一定知道,学习、实践或实验、研究、思考、创造,是不可能便捷化与舒适化的。便捷与舒适的浏览所得,至多是浅浅的一层表皮,它不能代替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不能忘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要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要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小题1】选择对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网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毋庸置喙的,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
B.随着纸质的媒体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与书籍的逐渐走向衰落。 |
C.微博与博客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 |
D.我们应切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应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应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
A.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无所逃遁,网民们利用网络曝光并群起而攻之。 |
B.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 这种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制造了浅薄与白痴。 |
C.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应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
D.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不是通过便捷舒适的智能工具能得到的 |
3.名著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小题1】结合《论语。雍也》“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说这两处体现孔子教育实践的什么特点?(3分)
【小题2】本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3分)联系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小题1】结合《论语。雍也》“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说这两处体现孔子教育实践的什么特点?(3分)
【小题2】本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3分)联系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4.语言表达- (共2题)
7.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
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真花王也。 品味 。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猛士也。
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真花王也。 品味 。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猛士也。
8.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这个善良的孩子,①他的每篇小说所有都以一句话来做结尾:“后来一切都好。”这样的结尾看上去过于平淡,②可实在又像是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不是么,它虽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③但又何尝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④世上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哪一条“后来一切都好”呢?无论是一个儿童,还是一个总统。(3分)
A.用词重复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B.词序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
C.意思表达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
这个善良的孩子,①他的每篇小说所有都以一句话来做结尾:“后来一切都好。”这样的结尾看上去过于平淡,②可实在又像是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不是么,它虽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③但又何尝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④世上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哪一条“后来一切都好”呢?无论是一个儿童,还是一个总统。(3分)
A.用词重复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B.词序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
C.意思表达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