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材料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材料二 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2.
下图中的图甲和图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____,乙_______。
(2)简述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对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____,乙_______。
(2)简述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对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3题)
3.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下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湘江新区
【小题2】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湘江新区
A.界线是模糊的 | B.内部发展方向相同 |
C.具有一定的特色 | D.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 |
A.是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 B.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
C.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成为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区 | D.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4.
读下表,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四个省的说法不正确的
表: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

【小题1】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A.①浙江、②河南、③青海、④海南 | B.①河南、②浙江、③海南、④青海 |
C.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 | D.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 |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
5.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小题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6.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小题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小题3】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小题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
7.

【小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小题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 B.与自然河道一致 |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
8.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小题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小题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
【小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9.
【小题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小题2】为深入研究沙尘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
【小题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
A.西北和华北 | B.华北和东北 |
C.华北和华东 | D.华北和中南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
D.退耕还草 |
10.

【小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小题2】该造纸产业链条( )
【小题3】我国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了该地区荒漠化,原因是( )
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
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
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
2010年6月17日,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
读下图,完成问题。
【小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 | B.吸烟滞尘 |
C.保持水土 | D.净化空气 |
A.使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 |
B.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
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
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
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1.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
12.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小题3】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
【小题4】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 | B.修建水库 |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 D.矿山开采 |
A.光化学污染 | B.酸雨 |
C.噪声污染 | D.固体废弃物污染 |
A.钢铁工业 | B.煤炭工业 |
C.宇航工业 | D.高耗能化学工业 |
A.修建大坝,调节了径流量,改善了通航条件,利于航运发展 |
B.大坝的建设,调节了径流量,有利于枯水期的发电 |
C.大坝的建设,有利于雨季蓄洪,使流域内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 |
D.梯级开发、水库的修建、流域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
14.

【小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小题2】该区域可能位于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A.扩大沼泽地 | B.退耕还草 | C.减少建设用地 | D.植树造林 |
A.云贵高原东部 | B.松嫩平原中部 |
C.黄土高原中部 | D.内蒙古高原西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