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

苏南五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无锡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主要衡量指标是什么?
(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

苏南五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无锡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主要衡量指标是什么?
(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近3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8.77‰。
材料二 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提高到1998年的23.57岁。
材料三 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从2000年的3.44人下降到2011年的3.10人。
(1)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推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家庭平均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近3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8.77‰。
材料二 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提高到1998年的23.57岁。
材料三 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从2000年的3.44人下降到2011年的3.10人。
(1)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推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家庭平均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状况。

材料三 下表示意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1)据材料一说明城市级别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表现特点。
(3)根据材料三的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状况。

材料三 下表示意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年份(年) | 特大城市数量(个) |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 | ||||
世界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世界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1960 | 114 | 62 | 52 | 29.5 | 30.4 | 28.4 |
1980 | 222 | 103 | 119 | 34.0 | 33.4 | 34.6 |
2000 | 408 | 129 | 279 | 40.8 | 34.0 | 44.2 |
(1)据材料一说明城市级别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表现特点。
(3)根据材料三的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的理由。
2.单选题- (共16题)
4.
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二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小题1】下列有关二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
D.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
A.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 B.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
5.
下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 )
【小题2】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

【小题1】该国( )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 B.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
C.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 |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6.
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小题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小题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 | B.生态环境恶化 |
C.技术人才外流 |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
7.
【小题1】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
【小题2】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是( )
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
A.![]() | B.![]() |
C.![]() | D.![]() |
A.劳动力充足 | B.社会负担轻 |
C.经济增速减缓 | D.人口数量减少 |
8.
读下面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小题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小题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2012年 | B.2010年 | C.2000年 | D.1995年 |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 B.总量呈下降态势 |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 D.总量呈增长态势 |
9.
2013 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单独二胎”政策。下图示意我国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对该省近十年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 B.O拐点出现是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 |
C.II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 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减慢 |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 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
C.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
10.
【小题1】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小题2】该城市在今后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图甲表示“2010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Ⅰ阶段 | B.Ⅱ阶段 |
C.Ⅲ阶段 | D.Ⅳ阶段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1.
下图为成都市2001~2008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迁入率、机械增长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机械增长率的曲线是( )
【小题2】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

【小题1】图中表示机械增长率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老龄化趋势加剧 |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产业结构升级 |
12.
某地区2012年人口总量2 443万,城镇人口1 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下图为该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 )
【小题2】影响该地区城镇与乡村人口老龄化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小题1】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
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A.人口政策 | B.医疗条件 |
C.人口迁移 | D.经济水平 |
13.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及2013年人口的相关数据比较。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与我国目前人口现状不符的是
【小题2】针对上述人口变化特点,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
②继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
④改革户籍政策,引导人口流动 ⑤积极鼓励境外移民
比较项目 时间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 | 城镇人口比例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22.89% | 66.78% | 10.33% | 3 611 | 36.22%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16.60% | 70.14% | 13.26% | 8 930 | 49.68% |
2013年 | 17.40% | 67.66% | 14.94% | 9 225 | 53.73% |
【小题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与我国目前人口现状不符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数量一直明显上升 |
B.老年人口数量一直明显上升 |
C.人口素质仍需不断提升 |
D.人口流动及迁移比较频繁 |
①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
②继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
④改革户籍政策,引导人口流动 ⑤积极鼓励境外移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14.
【小题1】图中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小题2】促进这些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城市环境的改善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表示欧洲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小题1】图中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城市环境的改善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15.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对比该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①两条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现阶梯状变化
②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
④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小题2】该城市应是

【小题1】对比该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①两条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现阶梯状变化
②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
④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重庆 | B.武汉 | C.南京 | D.上海 |
16.
读某城市现状及未来规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规划图中布局不合理的工厂是

【小题1】关于该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路、国道迁出市区阻碍城区进一步扩大 |
B.火车站和汽车站距离太近,不利于人流、物流集散 |
C.河运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
D.北部绿化带的建设有利于隔离交通污染 |
A.火电厂 | B.水泥厂 | C.造纸厂 | D.自来水厂 |
17.
当前,汽车正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汽车销售商店的区位适宜选择在
【小题2】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城市 | 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辆) |
小城市 | 60 |
中等城市 | 40 |
大城市 | 30 |
特大城市 | 10 |
【小题1】汽车销售商店的区位适宜选择在
A.中心商务区 | 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 |
C.商业区 | 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 |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大 |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大 |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小 |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大 |
18.
读某城市圈层用地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城市中,与图中土地利用方式接近的是
【小题2】①地成为商业及公建用地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下列城市中,与图中土地利用方式接近的是
A.武汉 | B.上海 | C.大连 | D.重庆 |
A.地价高 | B.交通便利 |
C.靠近住宅区 | D.靠近水源地 |
19.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 27%。下表为我国某省(市、区)城;人口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乡村人口比重(%) |
1953 | 4 125.22 | 14.8 | 85.2 |
1980 | 5 938.19 | 15.2 | 84.8 |
1990 | 6 760.90 | 21.5 | 78.5 |
2000 | 7 328.24 | 41.5 | 58.5 |
2006 | 7 549.50 | 51.9 | 48.1 |
2011 | 7 865.99 | 61.9 | 38.1 |
【小题1】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减少 |
B.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