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51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3

1.综合题(共1题)

1.

   下左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右图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功能区:①    、②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试说明原因: 。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 地, 试说明原因。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共27题)

2.
人口和资源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人口(亿)
耕地(亿公顷)
人均耕地(公顷/人)
1750
2~2.5
0.6
0.3~0.24
1850
4.1
0.81
0.2
 
【小题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总数增加了,而人均耕地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B.自然灾害不断C.战乱频发D.土地兼并严重
【小题2】上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  )
A.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B.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C.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D.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3.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某一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站台最有可能位于城市的    (    )
A. 中心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小题2】BRT的开通    (    )
A. 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     B. 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 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 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4.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区方便B.乙区居民收入一般高于甲区
C.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D.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
【小题2】关于该市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B.接近中心商业区,有利于结构调整
C.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D.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5.
读攀枝花市略图,分析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6.
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

【小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小题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7.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8.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B.日本
C.印度D.美国
【小题2】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型B.“高—低—高”型
C.“高—高—高”型D.“低—低—低”型
9.

   熊亮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广安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熊亮都随妈妈去北京  度假;2013 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熊亮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6 年熊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熊亮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熊亮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熊亮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10.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小题2】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11.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超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我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务工和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促使上述文化新风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12.
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小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自然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3.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题。

【小题1】新疆8~10月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采摘西红柿和棉花的原因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报告说,迄今逃到黎巴嫩寻求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已达33.6万。这次难民外迁的主导因素是(  )
A.①B.④C.③D.⑤
14.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省区人口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与江苏相比,上海的老年人口多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与北京相比,西藏的劳动力更充足
15.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A.“低—低—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低—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小题2】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   )
A.AB.BC.CD.D
16.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小题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17.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区、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期该省(区、市)人口总数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
【小题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区、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房价增长快B.产业升级和转移
C.经济水平持续下降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8.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总量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 000万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C.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D.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13亿,人口与环境尚属良性循环的关系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可以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B.我国地下水丰富,不会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
C.我国的可耕地人均占有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D.我国的可耕地总数将会大幅增加
19.

   据2014年3月3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为4 3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6.7万人,出生率6.09‰;死亡人口26.9万人,死亡率6.12‰;人口自然增长率-0.03‰,已是连续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表示四个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的人口增长特点与目前的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最相似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今后一段时间,辽宁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B.少儿比重过大
C.人口增长过快D.劳动力过剩
20.
对下图解释正确的是(  )
A.早婚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B.早婚能提高出生率
C.早婚可降低出生率
D.早婚可遏制人口的增长
21.
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小题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

   城市化率的高低表明农村劳动人口转移了多少。如果城市化率高,说明农村转移人口多,人口红利实现也多;反之,说明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国家中,人口红利潜力最大的是(  )
A.越南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D.马来西亚
【小题2】对图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菲律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B.印度尼西亚城市环境恶化
C.马来西亚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泰国城市中心出现空洞化
23.
广州珠江新城为国家级中心商务区。下图(a)为广州市局部示意图,图(b)为珠江新城附近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情况。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分析,该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最有可能分布在图(a)中的
A.西北角B.二沙岛C.海心沙D.西南角
【小题2】图(b)中能反映珠江新城附近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4.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下面小题。

【小题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楔形模式D.多核心模式
【小题2】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B.地租昂贵
C.环境质量差D.服务设施差
25.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南京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26.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B.b曲线
C.c曲线D.d曲线
【小题2】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
27.
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小题4】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A.仓储物流中心B.高档住宅小区
C.中心商务区D.休闲度假村
28.
下图是三座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与之相符的一组城市名称是(  )
A.甲—巴西利亚、乙—武汉、丙—大同
B.甲—郑州、乙—重庆、丙—北京
C.甲—巴黎、乙—北京、丙—上海
D.甲—拉萨、乙—上海、丙—武汉

3.选择题(共2题)

2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用一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用一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