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514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

1.综合题(共2题)

1.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10年11月1日启动,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上海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1)读左图分析上海常住人口变化及原因。
(2)读右图从上海的人口构成看,上海已处于人口的 阶段。这一问题对上海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外来人口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出现了一些城市问题,请举例。
2.
读图回答

(1)图中数字所在地区除了有水田农业外,还分布有   (填农业地域类型),在图中分布的地区为 (填数字),该种农业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图中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 。
(3)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将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转移到其它地区,如图中的③号地区,请分析发达国家为何选择③号地区成为其产业转移的目的地的原因。

2.单选题(共40题)

3.
下列属于加工贸易型的世界工业区是(  )
A.北美工业区B.西欧工业区C.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D.东欧工业区
4.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5.
下列地区可以布局甘蔗制糖的是(   )
A.广东B.黑龙江C.湖南D.甘肃
6.
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相比,辽中南工业区区位条件的最大优势在于(  )
A.交通便捷B.技术先进C.市场广大D.矿产丰富
7.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8.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A.开放程度低B.水资源匮乏C.科技水平低D.人均消费水平低
9.
从城市功能分区看,位于城市及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的地区适宜发展为
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D.风景区
10.
从世界人口发展模式(如右图)看,丙阶段人口发展的特征是(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下降
11.
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城镇分布略图,可见该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特点是(  )
A.沿江河狭长分布
B.沿山谷绵延扩展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由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12.
有热带种植园农业,又有传统稻米产区的国家是(  )
A.巴西B.印度C.日本D.阿根廷
13.
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农产品商品率比较高的是
A.旱作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B.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
C.牧场畜牧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D.水田农业和牧场畜牧业
14.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15.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
16.
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城市面积大B.城市人口多C.经济交通发达D.劳动力素质高
17.
上海的大学城多位于郊区。影响上海大学城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
A.自然环境B.土地价格C.交通条件D.科技水平
18.
目前国际上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多分布在(  )
A.北半球低纬度沿海地区B.南半球低纬度沿海地区
C.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D.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
19.
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   )
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制衣厂④榨糖厂
20.
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   )
A.土壤B.气候C.市场D.政策
21.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吉林B.辽宁C.山西D.陕西
22.
该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3.
“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
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A.城市科技水平B.土地价格C.人口密度D.城市历史
25.
读某地区人口构成图,此图说明(  )
A.城市化程度很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大约有10%的人住在郊外D.人口密度较大
26.
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城镇,计划建一大型化工厂,合理的区位是(  )
A.城镇的西北部B.城镇中心C.城镇东南部D.城镇东北部
27.
对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合理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一个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产条件、确定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
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牧场畜牧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
28.
下图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B.②C.③D.④
29.
重庆是我国山城,整个城市位于山坡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导致这种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形态B.交通条件C.森林分布D.水源
30.
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的发展
31.
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生态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来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因素是(   )
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
32.
上海张江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多为(   )
A.市场主导型B.劳动力主导型C.技术主导型D.原料主导型
33.
据图判断,在AB段适宜布局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D.农业用地
34.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城市的空间结构大体相同
B.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风景区等功能区
C.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各城市之间形成的空间特征
D.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区两个方面
35.
温州文成县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开展农产品销售,这体现了农业区位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因素是(  )
A.国家政策B.科学技术C.交通运输D.市场需求
36.
上海发展城郊农业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主导区位条件(  )
A.劳动力价格低B.市场需求量大C.交通便捷D.地价低
37.
图中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38.
下表数据显示,2000 年至 2010 年间上海市人口发展的突出现象是( )
A.人口呈负增长B.人口死亡率降低C.劳动力日益紧缺D.人口严重老龄化
39.
我国北方农业机械化不断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得益于北方(  )
A.平原广阔B.气温较低C.降水较少D.土层较厚
40.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桑巴荣耀”产自我国深圳某厂家,该球通过了三大洲三十支球队的试用检验和权威机构的严苛检测。该厂家具有的优势条件可能是(   )
①原材料丰富    ②市场广大    ③劳动力价格低    ④科技水平较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1.
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
A.原料供应充足B.交通运输便捷C.市场庞大D.技术先进
42.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豆高产的原因与其主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相关。美国大豆主产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旱作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水田农业D.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3.选择题(共1题)

43.在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图乙所示的同一位置.则电灯L1中的电流I1={#blank#}1{#/blank#}A,电灯L1电阻为{#blank#}2{#/blank#}Ω,电灯L2的电流为I2={#blank#}3{#/blank#}A,电灯L1消耗的电功率P1与L2消耗的电功率P2之比{#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