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45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内陆地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但近年来贵州、安徽等原来所谓的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净流入在大幅增加,这与我国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关。
材料二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人口迁移数据。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

(1)试分析江苏吸引安徽人口流入的优势。
(2)分析安徽由2012年人口净迁出变为2013年人口净迁入的原因。
(3)说明服装产业对中西部地区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2.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被称为标准值。图甲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图甲、图乙,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   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2)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3)1995年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
(题文)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_____ , 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4)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2.单选题(共14题)

4.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小题2】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
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
5.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平方米)可能是( )
A.6000B.5000C.4000D.3000
【小题2】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M点B.E点C.F点D.P点
6.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7.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
A. 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 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 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小题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B. 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 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8.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等过程。如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小题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小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
A.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
9.

   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小题2】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10.
读下表,分析回答小题。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

【小题1】甲组人口死亡率是( )
A.0.775%B.3.7%
C.0.885%D.0.95%
【小题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
C.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11.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B.放开二胎
C.城市化水平提高D.出生率持续较低
【小题2】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会(  )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C.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2.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  )
A.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
B.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
C.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D.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
【小题2】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B.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
C.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
D.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13.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小题2】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加强环境保护③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4.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人口增长模式图”中Ⅰ、Ⅱ、Ⅲ阶段代表的增长模式与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丙丁甲C.乙甲丁D.丁丙乙
【小题2】关于图中四地人口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教育压力大B.乙地为发达国家
C.丙地劳动力不足D.丁地为高高低增长模式
15.
区域城市规模(通常指某类城市人口总量)分布主要三种模式:首位分布模式(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比起其它相邻位次城市的差距大得异乎寻常的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即: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反之亦然)。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是过渡分布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图,首位分布模式、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和过渡模式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甲、丙、乙D.乙、甲、丙
【小题2】城市规模分布为首位型的国家,其首位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是:
A.城市交通拥挤B.城市劳动力缺乏
C.城市空心化D.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16.
下图为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图,图中环形为现在的环形道路,箭头为新规划事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新规划事项最有可能的是
A.城市过境干道B.城市的放射状道路
C.驱霾通风廊道D.城市工业的迁移方向
【小题2】关于该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条环形道路解决了交通拥堵B.城市规模大,服务范围广
C.市区有大型公园,整体绿化率高D.工业化程度高,轻工业为主
17.
读某学生所在地区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B.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
C.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
D.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
【小题2】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地域的文化元素B.客户的消费能力
C.服务的专业水平D.地区的自然资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