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40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0题)

1.
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
①句读之不知 ②不吾知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其势弱于秦 ⑦唯兄嫂是依 ⑧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A.①②③ / ④/ ⑤⑦/⑥⑧B.①②⑤ / ④⑥ / ⑦⑧/③
C.①②⑦/ ③⑤ / ④⑥/⑧D.①②⑦/ ③④⑤/⑥⑧
2.如图,PA⊥平面ABC,AB⊥BC,AB=PA=2BC=2,M为PB的中点.

3.如图,PA⊥平面ABC,AB⊥BC,AB=PA=2BC=2,M为PB的中点.

4.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G为△BC1D的重心,

5.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等边三角形,BC=CC1=4,D是A1C1中点.

(Ⅰ)求证:A1B∥平面B1CD;

(Ⅱ)当三棱锥C﹣B1C1D体积最大时,求点B到平面B1CD的距离.

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等边三角形,BC=CC1=4,D是A1C1中点.

(Ⅰ)求证:A1B∥平面B1CD;

(Ⅱ)当三棱锥C﹣B1C1D体积最大时,求点B到平面B1CD的距离.

7.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等边三角形,BC=CC1=4,D是A1C1中点.

(Ⅰ)求证:A1B∥平面B1CD;

(Ⅱ)当三棱锥C﹣B1C1D体积最大时,求点B到平面B1CD的距离.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C,且AB=1,BC=2,PA⊥底面ABCD,PA= {#mathml#}2{#/mathml#} ,又E为边BC上异于B,C的点,且PE⊥ED.

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CD,∠BCD=90°.

1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CD,∠BCD=90°.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悲悯的月光  
张佐香
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
②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动。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
③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
④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
⑤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
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希望。
(选自《散文》2006.3)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①段中,“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所说的“答案”就是指 “向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
B.根据文章内容,薇拉所陈述的“选择的理由”是:对受难者的同情,对事件的态度——不能让受害者再受鞭笞,不能对滥施淫威者保持缄默。
C.文章第③段,“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传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意。
D.文中所提及的“悲悯”的“硬度”指的是,薇拉的行为给予统治者的重创;“光亮”则是指,薇拉的行为表现了她对他人的保护和一个时代的责任。
E.本文采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读者面前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为了自由、和平、幸福不惜献出生命的志士形象。
【小题2】试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小题3】文章除了描写薇拉的行为外,还列举了德国的舒和兄妹以及中国的谭嗣同的事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名著阅读(共3题)

12.
简答题。(任选一题)
(1)庭长……但只有您帮我一个大忙,我和我的财产才能属于您。
欧也妮请庭长德·蓬风帮什么忙?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叙述。(《欧也妮·葛朗台》)
(2) 简述马斯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复活》)
选第(    )题:
13.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周围的人却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小姐,每晚都有许多客人来访,暗示她快点结婚。
A.十九岁的聂赫留朵夫,活在母亲的羽翼下还是十分纯洁的青年。当时他认为女人是神秘的,与玛丝洛娃进行纯洁的精神恋爱,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地产,分赠给他的佃户;三年后,他在军队里染上恶习:挥霍金钱,喝酒,打牌,玩女人。
B.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拿侬的工钱一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煮饭、清理、洗衣服、照顾短工……凡是葛朗台吩咐的,她都一声不吭地去干。
C.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
D.葛朗台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不被宣告破产,就必须把债权证件抓在手上,于是他想让都对自己女儿有意思的公证人和银行家去巴黎办这件事。银行家格拉桑表示愿意到巴黎办这件事,但往来旅费要葛朗台出;而公证人克罗旭则表示不要葛朗台付旅费,他可以去巴黎照办。葛朗台自然同意后者,并且满心欢喜。
E.欧也妮三十三岁了,却没有一点人生乐趣,财富并不能使她快乐,查理音讯全无,而
14.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霸。(《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3分)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3分)

4.语言表达(共1题)

15.
请在下列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暗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