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2)根据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材料一: 2012年6月,电视剧《知青》的热播,把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材料二: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试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说明其原因。
(2)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意义。
(3)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流域上游湖泊众多,峡谷风景秀丽。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是意大利主要的工农业分布地区。

(1)描述图中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波河上游及下游的开发利用方向。
2.单选题- (共17题)


【小题1】1978~2011年,R河流域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
B.土壤层变薄 |
C.生物多样性增加 |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
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
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
C.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
D.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发挥你的想象。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绿色中国”优势条件的是其纬度位置 |
B.“金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势高 |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长城 |
D.“银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
A.②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
B.①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
C.④区域能源矿产集中,农林资源丰富 |
D.③区域气候湿润,丘陵面积最大 |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 1993 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
②过度垦荒
③破坏植被
④气候干旱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A.塔里木盆地 | B.河西走廊 | C.河套平原 | D.青藏高原 |
【小题1】猫跳河流域每年 4—9 月为汛期,河水暴涨暴落,洪枯流量变幅达 938 倍。由此可知,猫跳河的主要补给 水源是
A.大气降水 | B.冰雪融水 |
C.地下水 | D.季节性积雪融水 |
①气候变湿
②气候变干
③温差变大
④温差变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 B.水利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C.水库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 D.流域开发将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

【小题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抗病虫害 | B.耐涝 | C.耐旱 | D.占耕地少 |
A.干旱 | B.冻害 | C.台风 | D.洪涝 |
A.降水少,地形平坦 |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
C.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
D.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可燃冰被西方学者称为21世纪能源。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的两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下图为世界可燃冰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可燃冰主要分布于
A.北半球大陆深层 |
B.东半球海洋深层 |
C.东半球高原深层 |
D.西半球沿海大陆架深层 |
A.资金投入大 | B.技术难度大 |
C.市场需求小 | D.国际协作难 |
A.直接污染海水 | B.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
C.加剧 温室效应 | D.产生海啸等灾害 |

【小题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 B.耐涝 |
C.抗病虫害 | D.占耕地少 |
A.干旱 | B.洪涝 |
C.台风 | D.冻害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
C.降水少,地形平坦 |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A.德国 | B.澳大利亚 | C.日本 | D.阿根廷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④ |

【小题1】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
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
C.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
A.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 B.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
C.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 D.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

【小题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 |
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
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 |
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 |
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
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
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 |
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
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 |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 |
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
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

【小题1】该公司发展阶段的顺序为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甲乙 |
①产业集聚 ②产业扩散 ③产业转移 ④产业兼并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
A.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 B.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 D.生物多样性增多 |

【小题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④ | B.③ | C.② | D.① |
A.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C.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D.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小题1】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
A.美国中部平原 |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
C.巴西亚马孙平原 | D.非洲东非高原 |
A.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 |
B.b→c,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枯枝落叶减少 |
C.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 |
D.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
A.调节全球水平衡 | B.增加当地降水 |
C.减小地下径流量 | D.促进全球水循环 |

【小题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
B.高压输电 |
C.水陆联运 |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由于精确农业的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 B.作物估产 |
C.农产品质量鉴定 | D.土壤状况调查 |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小题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