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的胡杨林主要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两岸(如图),构成一道长达数百千米连绵断续的天然林带,有效地保护着沙漠边缘维持生存。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胡杨大多生长在有水的地方,当沙漠里的河流或水源改变方向时,胡杨的生存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近年来,因干旱缺水和人为破坏因素,胡杨林面积锐减,目前仅存2万多公顷。
2.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分析中国公司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甲地,而乙地较少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公司开采老挝铜矿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有人建议老挝本国应该建铜矿精炼厂,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老挝是工业不发达的内陆山国,铜矿资源品位高,多露天矿,主要工业有发电、锯木、采矿等。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精炼铜生产国,同时需要进口大量的优质铜矿。近年来,中国公司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测和开采,开采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加工,再销往中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目前,中国铜业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甲地区,中部乙地区(如图)涉及较少。
(2)分析中国公司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甲地,而乙地较少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公司开采老挝铜矿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有人建议老挝本国应该建铜矿精炼厂,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实施提质扩容工程,将悬索桥的原有木板更换为钢化玻璃,改造成国内首座横跨黄河两岸的3D玻璃桥。该桥利用3D画面,再现黄河壶口瀑布、大漠黄河、蓝天白云等景观,不仅有透明玻璃桥的刺激,还有3D体验的惊险之感。自7月31日亮相后,深受到游客的追捧。

分析沙坡头旅游景区将木板悬索桥改造成3D玻璃桥的原因。
2017年,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实施提质扩容工程,将悬索桥的原有木板更换为钢化玻璃,改造成国内首座横跨黄河两岸的3D玻璃桥。该桥利用3D画面,再现黄河壶口瀑布、大漠黄河、蓝天白云等景观,不仅有透明玻璃桥的刺激,还有3D体验的惊险之感。自7月31日亮相后,深受到游客的追捧。

分析沙坡头旅游景区将木板悬索桥改造成3D玻璃桥的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4.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地区年降水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
【小题2】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定期泛滥的时间是( )
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最后注入大西洋,河口三角洲一带地势特别低平,布满岛洲和沼泽,定期泛滥。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相差较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地区年降水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①② | D.③②① |
A.1-2月 | B.3-5月 |
C.5—10月 | D.11月—次年1月 |
5.

【小题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小题2】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小题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 B.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 |
C.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 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
A.土壤肥力较低 | B.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
C.大气温度较低 | D.地表风化作用强烈 |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
6.
甘肃省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贡米”。乌江贡米种植始于唐代,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上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姜缩。2013年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的生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导致“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3】2016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1】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 |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
C.光照充足,有机质积累多 | D.夏季高温,热量丰富 |
A.政策 | B.市场 | C.气候 | D.技术 |
A.增加粮食产量 | B.保护传统品牌 |
C.发展绿色农业 | D.推进农业产业化 |
7.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大巴山地形崎岖,限制了南北两侧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2017年12月6日,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连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让“蜀道难”成为了历史。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西成高铁穿越了
【小题3】【小题4】由“蜀道难”变为“蜀道不再难”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5】【小题6】西成高铁开通当日,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

【小题1】【小题2】西成高铁穿越了
A.地势第二、第三阶梯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
C.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
A.推动了成都附近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 B.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
C.促进区域间物资调配和经济协同发展 | D.利于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
A.剑门关日出时影子朝西南 | B.汉中附近河流结冰封冻 |
C.成都附近许多太阳能电站 | D.西安地区草木枯黄凋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