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牛刀小试(十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224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22

1.选择题(共1题)

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曾有过一句名言: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 就是自学的能力, ②  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  ③ “职业培训班”,件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  ⑤ 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大学毕业生 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A
其实

不是
而是
虽然

   B

也就
不只是
也是
当然

   C
其实
也就
不是
而是
固然

D


不仅是
还是
纵然

 
A.AB.BC.CD.D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登龙门驿楼

许浑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注释)①龙门,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②据传,鲤鱼跃过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无法跃过者,则“曝鳃点额,血流此水。”③膺门,东汉李膺礼贤下士,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晚登驿楼,由眼前龙门胜景,追忆大禹开山疏水之功。“万古人知”流露出对大禹千秋壮举的仰慕。
B.颔联写诗人站在楼上眺望,视线由远及近,青色的山岭从远处将大地一分为二,洪流从高处泻下,生动地展现出龙门一带的雄伟气势。
C.颈联诗人想象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的景象,其中“风云”“波浪”写的是龙门一带风云迭起、大浪滔天的自然景观。
D.“波浪无程尽曝腮”明写虽有滚滚波涛,但那些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全都“曝腮”无路可走,暗写自己仕途遭遇了重大挫折,从此没了前程。
E.全诗多处使用典故婉转抒怀,既凝练贴切,又和谐自然,深得用典如“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的高妙。
【小题2】面对眼前胜景,诗人为什么在晚山秋树之下“独徘徊”?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新
和其他主食比起来,米饭,我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烦吃不厌,媳妇叫我“米虫子”。可是有一个问题很是让我添堵:米里的沙子太多,吃饭时总是硌牙,碗里像有炸弹似的,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提心吊胆,吃着吃着就吃出一肚子火,扔下饭碗了事!
下顿饭还是这样。
我非常想买些不带沙子的米,吃个放心,吃个坦然,吃个舒畅,吃个欢喜。
有一天单位组织下乡,先到了某个县城,又从这个县城下到了某个乡镇。这个镇子很大,恰逢集日,街市上人山人海,叫买叫卖,非常热闹。
我在农贸市场挤挤碰碰地转悠时,看见一个老汉蹲在那里卖米。那米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
弯下腰细看细瞅细挑,没有一粒沙子。
戴上花镜再看再瞅再挑,还是没有沙子。
请了几个也一起挑米的人帮着看,仍然没有沙子。
我既兴奋又激动,忙问这米怎么卖。老汉郑重其事地报了价,并且申明这米是他自家产的,价钱虽然偏高了些,却配得上米的品质。
老汉问我要多少,我说:“豁出去,要100斤!”
老汉很严肃地说:“同志,我这人光明正大,不遮不瞒,不欺不诈,你要100斤,我只能给你98斤。”
我说:“老哥,别呀,2斤米也能做好几顿饭呢!”
老汉顺手提过旁边的一条口袋说:“分量保证给够你,另外2斤就是这里边装着的沙子。”
我大吃一惊:“沙子?”
老汉平静如水:“沙子。”
我一看,那沙子也是米粒般大小,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如果把这样的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肉眼凡胎,断然看不出来。
我说:“老哥,我只要米不要沙子。”
老汉很憨厚地笑了:“同志,对不起,那我这米不卖。”
我说:“不卖?那你咋不把沙子掺到米里?”
他说:“那不是坑人吗?”
我说:“你这也是坑人呀!”
他说:“这坑和那坑可不一样。这坑是明着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问心无愧;那坑是暗里坑,我怕有人骂我坏了良心,掘我家的祖坟!”
想想是这么个理,人家叫明唱响了,你完全可以不买嘛。又往深刻之处一想,就觉得这老汉很老实很厚道很可爱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不搞惟妙惟肖的伪装,不做浑水摸鱼的手脚。
老汉60岁左右,一张皱纹纵横的脸,一双结满老茧的手,嘴唇上的胡须里还有一粒黄色的饭渣。他的鞋破了,露出半个脚趾头。
我说:“老哥,这米我买。”随即给了他100斤大米的钱,要了他98斤的米。
老汉拉住我的手:“同志,你先别走,你还没要我那2斤沙子哩。”
我说:“我不要你的沙子!”
老汉把钱退给我:“你不要沙子,就把大米还给我,我不贪这份便宜!”
我愣了,心想,这人真是有脾气,不要他的沙子他还不依!
老汉说:“我的沙子也是钱,那是经过加工的;你拿回城里种花养草,喂鸟养鱼,比大米用处还大哩。”
看着他固执认真的样子,我要了他那2斤沙子。
午饭以后我又来到集市上闲逛,走到卖米老汉那里,看见有好几个人把他抓住,正推推搡搡地押着他在街上走。秋风萧瑟,黄叶飘零,那老汉的脚步踉踉跄跄,落下一路汗腥。
押着他的人愤怒地斥责:“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明目张胆地坑害顾客,让人家买你的沙子!”又一个说:“你把那沙子掺和到米里卖,不就没事了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细致描摹“我”吃米饭怕吃到沙子的神态,写“我”对不掺沙子的米饭的渴望,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中“我”弯腰细看、戴上花镜再瞅、请人帮着看,这一系列的做法既体现出对大米质量的不放心,又暗示“我”在以往买米的经历中常吃亏上当。
C.小说在叙述老汉与“我”的对话时,用了“郑重其事”“严肃”“平静”“憨厚”等词对老汉进行神态描写,突出他光明正大、不遮不瞒、老实木讷的特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让读者感觉真实可信;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我”有爱吃米饭的特点,小说情节得以往下推进。
E.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只有寥寥数笔,但意蕴颇丰,作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既为深秋季节的写实,又为突出老汉的惨淡生活。
【小题2】小说在写到大米和沙子时都用到了“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的语句,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老汉卖米不掺沙,却又把沙子明码标价和米一同售卖。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材料作文(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江西省一个家庭贫困的男孩范小勤,因长相酷似马云而走红。怀揣着各种目的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有人真心实意献爱心,也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网红”梦,或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增加炒作话题。“小马云”是幸运的,从被忽略的角落,骤然来到舆论的中心,他被关注,命运会被部分改变。但他也是不幸的,关注也带来了太多浮躁和伪善,当过度消费过后,他只能回到那个依旧破败的家庭。这个9岁的男孩,被动地进入名利中心。或许他需要的仅仅是平静,是长效的教育机制和完善的救助制度。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语言表达(共2题)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君子”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两千多年来,君子,被当作一把标尺,用来①_______。“君子”既是一个伦理范畴,________。对君子的阐释与求索,既散落在典籍当中,也凝聚在日常生活之中。今天,我们倡扬君子文化,用君子的标准提升人生境界,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仍然是两个合一:一是知行合一,___________,更要践行做君子的要求;二是情境合一,每个人要有做君子的情怀,全社会要有褒奖君子的环境。
6.
下面是普通中小学生转学手续办理程序,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介绍转学手续的办理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首先由学生向在读学校提出转学申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完成转学手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