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我省根据当前墒情,秋收秋种进度及近期天气预报,省气象局提出建议,要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抓紧抢收;利用雨日间歇天气,加快秋作物抢收,腾茬工作。 |
B.美国12日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明年正式生效。这是美国继1984年后第二次退出这一联合国机构。 |
C.《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审议修改稿)公布,条例规定:见义勇为者子女才加中高考,可依法加分:见义勇为者死亡,将一次性给予百万抚恤金;河南人在外地见义勇为,也能享受家乡待遇。 |
D.进入高三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乞食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到陶渊明力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不仅有怡然自适的美好,也有断炊乞粮的辛酸。 |
B.“驱”字写饥饿如长鞭加身,迫使他出门求食以果腹。“行行”写诗人茫然求食,不知所之。“拙”则写出了他既愧且疑,面对开门相迎的主人不知如何开口。平实的字眼非常有表现力,将诗人乞食的窘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
C.善解人意的主人不必诗人多言,即慷慨赠粮,还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畅饮,一直到日暮时分。 |
D.既有食物果腹,言谈又得主人投机,困窘多日的诗人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快乐,欣然言咏赋诗。 |
【小题2】结合诗歌,分析其中所表现的诗人形象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
B.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
C.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
D.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
A.素车白马是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秦王子婴用绳索系颈,乘此车马迎接汉王,是表示甘愿请降受死。 |
B.弃市是指对犯人执行死刑后,将其尸体抛弃在人众集聚的闹市,任众人凌辱唾骂,这种惩罚不仅作用于犯人的身体,亦作用于人的精神。 |
C.雍:古代分中国为九州,比较常见的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益、雍,秦所在的区域就是古雍州。 |
D.相:即“丞相”,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 |
A.刘邦进入咸阳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
C.本文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
D.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 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小题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
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
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
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
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
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
材料一:
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但在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广东卫视日前推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神草》,让中医药进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草药文化的神奇魅力。神秘、玄妙、晦涩难懂,是多数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观感,因此敬而远之。中医药文化要走入寻常百姓家,既需要大众媒体提供平台,也需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年初,一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让瑞士日内瓦刮起强劲“中医风”,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姿态。最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传统的中医药也成了让各国老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生生不息的岐黄之术将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中医文化传播也应该“掀起你的盖头来”。
(摘编自《让中医药走出秘境》)
材料二:
《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5月16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用中医的理念、思想、学说,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推动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该报告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模的城镇人群,结果显示,2016年度中医健康指数60.9分(满分100分),健康状态居民比例为51.0%。针对该数据,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城镇居民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健康因素、群体差异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摘编自《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大数据出笼 国人有了中医健康养生指数》)
材料三: 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
| 人员分类 | 正高级职称 | 副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初级职称 | 博士后 | 博士 | 硕士 |
2007年 | 中医专业 | 15 | 28 | 53 | 6 | 0 | 0 | 1 |
西医专业 | 176 | 481 | 888 | 1078 | 2 | 13 | 120 | |
中西医结合专业 | 0 | 2 | 10 | 6 | 0 | 0 | 0 | |
2017年 | 中医专业 | 87 | 155 | 341 | 390 | 6 | 24 | 83 |
西医专业 | 313 | 627 | 1186 | 1679 | 12 | 41 | 266 | |
中西医结合专业 | 13 | 28 | 51 | 74 | 2 | 6 | 21 |
(摘编自《中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医药法》提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民间祖传、师承的不少中医从业人员因为学历、专业等问题,难以取得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摘编自《<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中药保护开辟新途径》)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 B.B | C.C | D.D |
A.极富中国元素的中医药在国外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 医药成了各国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处方。 |
B.《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健康指数不高,并分析了主要健康 问题、影响健康因素和群体差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C.从《中医调查报告》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可以看出,十年来,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增长的势头迅猛,不久中医就会赶超西医。 |
D.材料一显示不少人对中医药缺乏足够的了解;材料三显示相对西医,中医处于弱势 地位;材料四显示《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开辟了新途径。 |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5.材料作文- (共1题)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些意象生动,含义隽永的诗句引起了你的那些联想,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以记叙、议论、抒情为主皆可,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 (共2题)
“①_________,山静鸟谈天。”此为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一联,为清人吴恒所题。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联最有味者,②___________。谈天,本为人事难及鸟也;读月,于人少有而况鱼乎?然虽近荒唐,细思则殊为有趣,似是作者在代鱼“读月”,代鸟“谈天”,又似水清月现鱼真可读之,③___________。此乃奇趣,反常合道,妙不可言。
①怼,怨也,从新对声,丈泪切(《说文解字》)
②怼琼蕊之无微,恨朝霞之难挹。(晋.陆机《叹逝赋》)
③别的酒桌已经开怼了,咱们怎么还不动筷啊?/小伙子,再怼个鸡腿吧!(河南方言)
④出门小心点,别让车怼上了(鲁西南方言)
⑤USB的借口松了吧,往里怼一下。(北京方言)
⑥苏宁强调,京东停用天天快递,是因为苏宁投资了天天,京东也不甘示弱,立刻回怼:“苏宁,请收起你的玻璃心”(微博)
⑦说话喜欢怼人是带着一种什么心理?(《知乎问答》)
⑧因“你愁啥”两对男女互怼并出现打斗,致一人轻伤一人昏迷。(新闻标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