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曹操有辉煌的政绩,比如统一中国北方,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等。对人才不拘一格,延揽天下英雄,他确实是开一代风气。 |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 |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多次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
D.2015年6月13日是中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5月14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分别在官方网站上颁布了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
2.诗歌鉴赏- (共3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感遇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小题1】选出对此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E. 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对丹橘的喜爱之情。
感遇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小题1】选出对此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
D.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丹橘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岂。②纪:经营。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E.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岂。②纪:经营。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小题1】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涉江采芙蓉》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小题1】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相亲之人的习俗。 |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 |
3.情景默写- (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 (共2题)
8.
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觉。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觉。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①③②⑤ | B.④⑤③②① | C.③②①④⑤ | D.③①②⑤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3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