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959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5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是
①莫言创作的《檀香刑》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小说所讲述的曲折动人的故事不堪卒读
②学习写作的技巧固然是必要的,然而文无定则,若是胶柱鼓瑟就很难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
③赛场上,他的演讲短小精悍;演讲中,他常常能用不多的语言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淘宝网上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每年双十一后曝光的假货率令人吃惊。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③④⑤  ①B.①②⑥C.①⑤⑥D.②③④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①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②。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③。
叹凤嗟身否④,伤麟怨道穷⑤。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⑥。
[注]①开无十三年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于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②栖栖:忙碌貌。③汉代刘馀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④《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⑤《史说·礼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⑥《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檐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看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
B.“地犹”两句照应诗题,点出现在经过的这里就是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竟连自己的故居也不能自保。
C.颈联将孔子比作凤凰麒麟,感叹孔子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其思想也行不通。
D.尾联说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
E. 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父頵,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补濮阳王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藩)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庭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子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如故。又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荀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B.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C.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D.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现代所说的“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中指古代文献经典。
B.族曾祖,是祖父的伯叔。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即是同高祖的兄弟。
C.服阙中的“服”特指丧服,“阙” 是完毕的意思。古代服丧满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阙。
D.践祚中的“践”是登的意思。“阼”是东阶,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践祚”可以指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崧爱好文学,至老不辍。他身居高位,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典籍,世人因此而赞美他。
B.荀崧坚守孝道,舍身护母。王弥攻入洛阳,他带着母亲逃命,途中母亡,他不顾追兵将至仍守丧哭泣,被贼兵重击四下后昏死过去,到夜里才醒。
C.荀崧品行高尚,爱无亲疏。其族曾祖太尉,临淮公荀顗没有直系继承人,朝廷打算让荀崧的儿子承袭荀顗的封号,他却把封号让给了孤儿荀序。
D.荀崧忠心耿耿,护驾有功。苏峻版乱,他与王导、陆晔一起护卫皇帝;皇帝被扶持到石头城,他也随身侍从;皇帝到温峤船上,他年老病重还努力步行跟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
(2)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
7月16日消息,即日起,在合肥三孝口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7月16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合肥三孝口书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合肥三孝口书店的共享规则,则是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只要下载APP,交99元押金,即可把书带回家阅读,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就行。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这种规则,倒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需为囤书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体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这一点,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实至名归,还需要市场检验。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APP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到底是怎样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机构,它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光明网2017年7月18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
B.“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为专业。
C.“共享书店”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相应规则来鼓励阅读、传播阅读。
D.“共享书店”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有优势,给读者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评判。
B.文章指出,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APP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的书籍,实现“以书会友”。
C.文章认为,书店的经营模式到底怎样并不重要,只有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才值得肯定。
D.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论述思路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书店”推出的“阅读奖学金”制度和众多的延伸服务,能取得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主打的社交体验相同的效果。
B.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了新的尝试。
C.如果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不再明显。
D.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势。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秃子光
张灏
他生来长得丑,蒜鼻豁嘴,头上长瘌子,蓄不了发,人送浑号“秃子光”。他不仅长相不入眼,且生性顽劣,干的都是上房揭瓦、下田摸瓜的事,父母头疼,乡邻嫌恶。
他家紧挨着镇上的码头。大富水虽算不上气势磅礴,但来往船只颇为频繁,河面上的景象也显出几分壮观。十三岁那年,有两只大船停靠在码头。船看上去很普通,但围观议论的人不少。因为船上有人在咿咿呀呀吊着嗓子。这是往县城去的戏班。停靠半日,戏班的船往县城方向去了。
戏班的船还没从眼前完全消失,他就跑回家,把锅里几个炕馍全部打了包,又去菜园扯了几个黄瓜,摸了烧饼摊上的几个烧饼。卖烧饼的转身发现是他,也不追赶,只骂了一声“秃儿子”。他身无分文,搭不上便船,硬是沿着大富水走了一整天,走到了县城。
戏班是县城首富请来为老母祝寿的,连唱七天,他便连看了七天。戏看完了,脸也饿绿了。看着戏班打点行装,他魂不附体。等到戏班离开县城的时候,他托人给父母捎信,从今以后他是戏班的人。
十年之后,有一个青年找到汉口福兴戏班。他站立堂前,向班主自报家门,请求搭班入行。他的一番话引得戏班几个人掩嘴偷笑。班主仔细瞧他,秃头,蒜鼻,豁嘴,如此模样,莫说上台,假使真能唱戏,扮个丑角倒罢了,怎么可能担小生?班主只字未言,兀自捧起茶杯,低下头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声音很响地啜了一口茶。
堂前之人正是秃子光。见班主摆出送客的姿态,他竟然没有半分张惶。他将肩上的包袱取下来放到地上,然后向班主恭恭敬敬抱拳作揖道:“献丑了。”当场来了《凤仪亭》中的两段。先是吕布与王允对饮,再是吕布与貂婵调情,活脱脱一个骄横好色的匹夫莽汉。唱罢,班主不错眼珠地盯着他看,早忘了一杯茶一直端在唇边,已有半柱香的工夫。堂上其他几个人突然齐声叫了一声“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福兴戏班每天都挂他的“旗”。《柜中缘》、《白蛇传》、《长坂坡》,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秃子光在台上唱腔圆润,韵味超群,行似秋风落叶,站如玉树婷婷,武戏的身段和表演更是令人叫绝。秃子光声名鹊起。汉口报界评论他与京城杨小楼好有一比。
一些新秀慕名而来,拜秃子光为师。他最满意的弟子是花云桥和白牡丹。当花云桥和白牡丹在汉口唱出名头后,秃子光渐渐淡出舞台,深居简出。
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汉口。汉口一夜之间,好像汹涌的潮水溃堤,人们都在逃离,脸上写着慌乱和惊骇。大多数戏园都关门歇业,只有极少数在夜晚来临时,依然醉生梦死。
一天,白牡丹到秃子光住所向师傅辞行。她和戏剧社的十几个年轻艺人决定离开汉口。她说,日本人刚刚在南京屠城,我们怎能坐以待毙?我们坚决不为日本人唱戏,我们要一路宣传抗日,走到重庆去。秃子光问及花云桥,他知道白牡丹正与花云桥相恋。白牡丹怅然道:“人各有志,从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见。”
汉口的冬天,虽不是滴水成冰,但也是一种慢慢渗透到骨子里的冷,十指外露,不知不觉会冻得关节僵硬不能弯曲。久未露面的秃子光忽然夜访花云桥。花云桥赶紧为老师请茶让座。秃子光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壶酒道:“天寒地冻,还是喝酒暖暖身子吧。很久没见了,今天陪师傅喝一杯,如何?”花云桥恭敬从命。
三杯酒入肚,秃子光问:“你随我学戏有七八年了吧?”
“感谢师傅教诲,从十六岁开始,整整八年零九个月。”
“你记得倒清楚。弟子当中,你悟性最好,白牡丹最能吃苦。师傅有一个心愿未了,指望有一天喝你们俩的喜酒。”
花云桥脸色黯然。“让师傅您老失望了。活在乱世,只能苟且。怎奈她过于倔强,我实难留住她。”
“我懂了。来,喝干这最后一杯吧。时间到了,该走了。”
翌日,秃子光离开了汉口,从人们视线里彻底消失。连白牡丹也没有见到过师傅。花云桥再也没有走上戏台,听说一夜之间嗓子哑了。
抗战胜利后,听说有人在五台山见到一位老僧人,蒜鼻,豁嘴,仿似曾经红极一时的汉剧名伶秃子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富水、汉口、汉剧、福兴戏班、日军侵华等既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地域色彩,也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关于汉口的冬天的几句景物描写,简练而生动,渲染了寒冷的气氛,同时暗示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面对毛遂自荐的秃子光,班主一言不发,排起茶杯、吹茶叶大声地喝茶等一连串的动作,让读者感觉到其内心的不屑。同时为下文”早忘了一杯茶一直端在唇边,已有半炷香的工夫”作铺垫。
C.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秃子光对得意门生花云桥说的”时间到了,该走了”这几句一语双关。可以断定是秃子光毒哑了汉奸花云桥。
D.小说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秃子光的不堪,后来写他成了汉剧名铃,并且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气节。最后秃子光出家是因为得意门生花云桥蜕变为汉奸,让他觉得红尘俗世无可依恋。
【小题2】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汉剧名伶的形象。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
【小题3】对比手法是小说的一大亮点,请你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5.材料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这个世界,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体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共2题)

7.
某校高三(1)班在学习了《炼金术士》后组织了以“信念”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会的主持人,请写出一段不超过70字的开场白,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班会现在开始。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
杨绎: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于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