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94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4

1.选择题(共4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 ,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②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晚清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下野政客的故居随处可见、  
③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所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A.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B.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C.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触目皆是
D.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低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国大部分省市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五元时代”。
B.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C.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和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D.据悉,德国之翼4U9525航班是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途中坠毁,机上15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涉嫌蓄意坠机。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  。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
①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理念
②什么是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通过示范,让人们明白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④其次,需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⑤以自身主动参与和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
⑥要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
A.②④⑥③①⑤
B.④⑥③⑤②①
C.②⑥⑤④①②
D.④⑤③①⑥②
4.
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禽鸟,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
①罗幕轻寒, 双飞去。 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③中有双飞鸟,自名为  。 ④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啼。
⑤孤 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⑥西陆 声唱,南冠客思深。
A.燕子    鹧鸪    鸳鸯    子规    鸿    蝉
B.鸿雁    子规    燕子    鹧鸪    雁    蝉
C.燕子    子规    鸳鸯    鹧鸪    鸿    蛙
D.鸿雁    鹧鸪    燕子    子规    雁    蛙

2.诗歌鉴赏(共2题)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断漏”“ 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小题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丽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小题2】前人引《南史》注释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D.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
(2)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4.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啻为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中的惊世一笔。“天青色等烟雨”这个美丽句子其实是有出处的。相传,陶瓷艺人请示御用瓷釉色时,五代后周的的荣世宗大笔一挥,批示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荣世宗一句任性之言,让世间多了一种美色。
而青花瓷的天青色,却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____________?因为这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影响。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____________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这说明, ____________,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