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91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判断题(共7题)

1.
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2.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4.
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    )
5.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
6.
“数字地球”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2.单选题(共19题)

8.
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B.青藏高寒区—— 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早D.东部季风区—— 多冰川地形
9.
关于黄土高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10.
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相同的区位条件有
A.原料、燃料自给,水运方便B.交通便利,市场巨大
C.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低廉D.农业基础好,盛产稻米
11.
严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 )
①人口多、素质较低;②人口结构不合理;③人口增长过慢;④劳动力短缺;⑤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12.
读 “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
A.工业人口增加
B.工业地域扩大
C.工业产值增加
D.工业产值比重减少
【小题2】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C.城市面积保持不变
D.城市数量增加
13.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B.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有肥沃的红壤
【小题2】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
读 “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 ④水能丰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目前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B.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锐减
【小题3】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5.
读图16“中国攀枝花工业区(甲)和德国鲁尔区(乙)图”,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煤炭资源丰富B.水能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D.廉价劳动力丰富
【小题2】从图中看,两工业区钢铁工业生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
A.海洋运输B.管道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小题3】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表形态B.资源分布C.城市规模D.市场需求
16.
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
A.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C.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17.
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人类活动有:(    )
A.在洞庭湖区围湖造田B.黄土高原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C.在三江平原开垦湿地D.在横断山区开辟梯田
18.
该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的位置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2】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3】该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19.
区域的特征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20.
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没有差异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征
C.划分区域是为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它们是孤立存在的
21.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水文、生物B.地形、植被C.气候、生物D.地形、气候
22.
为准确及时地监测分析东北林区森林面积的变化情况,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①地理信息技术、②全球定位技术、③遥感技术、④雷达检测技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3.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农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地盐碱化 ③地面下沉 ④环境污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造成该农业区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②植被稀少,土质疏松   
③灌溉方式不合理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⑤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A.①②B.①③C.③⑤D.④⑤
【小题3】当地政府针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邀请东部地区的专家前来帮助解决,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和持续性原则
24.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原因是( )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历史悠久D.环境恶化
25.
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主要是指:(    )
A.调节气候,蓄洪防洪B.提供渔业资源的功能
C.吸烟滞尘,美化环境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6.
读下图区域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该工业带经济
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③地价上涨  ④劳动力价格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小题2】依托区内丰富的煤铁资源,该区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且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恶化、传统产业衰落、工人失业严重。这两阶段分别处于区域发展的:①初期阶段 ②成长阶段 ③转型阶段 ④再生阶段 (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选择题(共1题)

27.

如图,在△ABC中,D为AC边的中点,且DB⊥BC,BC=4,CD=5.

4.填空题(共3题)

28.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大自然区的名称: B________,C_______。
⑵黄土高原属于______区(三大自然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⑶A与B、 C两个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  _________ _,______
⑷三大自然区中,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自然区(填代号);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自然区是 ______(填代号)。
⑸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差异。
29.
读 “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在的地区位于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是( )
A.①B.②C.  ③D.④
(2)图中a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__________工程,其首要目标是     。
(3)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综合开发与整治,上游重点开发丰富
  资源;中游地区重点整治 ;下游重点整治环境污染,其主要措施有① ,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4)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分别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及以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上、中游经济区与下游经济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30.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 效益。属于能源调配是 工程和 工程(填名称),该工程可以使西部地区的 优势转化为 优势。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填名称)。
(2)四大工程中,B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气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7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