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渭源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89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chénɡ)烟(tà)逻(jí)铢必较(zhì)
B.流(bì)箭(zú)辞(zǎo)不离不(jí)
C.蕴(jiè)倒(xián)斟(zhuó)清肺腑(xīn)
D.窸(sū)恶(zènɡ)精(suǐ)轻剪掠(yuā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他们班的张明和王华两位同学,同时考取了南京大学,真是比翼双飞啊。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雄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3.

“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依靠着哭泣;朋友是巨浪,可以令你热情高涨;朋友是一口井,可以让你放心地倾诉痛苦;朋友是一双手,可以把你从绝望中拉出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1998年9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现出红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的关键因素。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这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就形成了赤潮。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保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警示: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小题1】对“赤潮”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为泛着褐红色,犹如蕃茄汤一样的现象。
B.指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呈红色、黄色或褐色的现象。
C.指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藻类生物迅速繁殖的现象。
D.指在一定条件下,赤潮生物迅速繁殖而造成的一种海洋灾害。
【小题2】以下属于赤潮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的一项是( )
A.大量消耗海水水体中的氧气,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B.释放毒素毒死鱼贝类,使渔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C.遮避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海洋食物链不能正常循环。
D.破坏大海的广袤壮丽,祸及人类甚至毁灭生命。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赤潮频发,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B.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污物排放,大力治理污染,则赤潮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C.在开放式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强,肯定永远不会发生赤潮现象。
D.人们认识了赤潮的危害后,一定会想办法治理赤潮,并且有能力防止赤潮的发生。
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台湾)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他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地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分证来,“这上面都写着呢,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卷,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乞讨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家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小题1】中年女人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她什么方面的特点?
【小题2】有人认为本文第四段似乎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小题3】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
【小题4】下面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事件的经过;收尾时,更是以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B.作者综合运用了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细致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的台湾社会中人民的悲惨境地。
C.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写乞讨者三年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人格的自我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发人深思。
D.本文中中年女人的命运和祥林嫂的命运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两文的作者也不约而同的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E.文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本文正是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来反映当时台湾的社会现实。

3.语言表达(共2题)

6.
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7.
下面一段文字,本着简明的原则应删去的三处是__________.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①浅尝,②即浅尝辄止;③有的可以吞咽,④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⑤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粗读其中一部分,⑥有的书只需知道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⑦经常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