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株洲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88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益(bì)步(guī) 刻(lòu)流曲水(shānɡ)
B.月(zhèng) 禄(ɡān) 缩(quán)虚御风(pínɡ)
C.死(kè) 罪(shú) 然(qiǎo)义愤填(yīnɡ)
D.菌(xùn) 商(zhuó) 现(duì)便言令才(biàn)
2.
在①②画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所以有诗人赞叹: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尚不懂得这些,      ,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A.① 愈是谦虚,愈是成熟② 顾自低垂着脑袋
B.① 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② 顾自低垂着脑袋
C.① 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② 依然高昂着头
D.① 愈是谦虚,愈是成熟② 依然高昂着头
3.

某班有50名同学,在一次测验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0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0人,则有(  )名同学两题都不对.

2.句子默写(共1题)

4.
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就是“闲居”的意思。诗歌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诗歌不仅突出描写了寂寥清冷的氛围,也抒发了 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记游者甚众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C.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方破荆州,下江陵
D.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况修短随化,终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到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①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⑥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悔的。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①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
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小题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6分)
【小题2】具体指出文章三处划线句子中“妈妈”一词分别体现了说话者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小题3】罂粟蛋糕的内容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小题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身份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8分)

6.语言表达(共2题)

8.
依照下面的句式,补全内容,使之构成排比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份希望;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撒下一滴 (1),便浇灌一棵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得到一粒 (3),便增加一份喜悦。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调查,某南方城市中学生年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9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57%的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中学生拥有PND,35%的中学生拥有MP4,16%的中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42元。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是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你会从上述材料中各自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分别得到怎样的启发?
(1) 教育工作者的角度:
结论:
启发:
(2) 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
启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